中国社科院17日发布了《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报告》指出,2011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口、基金收入和结余规模等各项指标均再创历史新高,但养老金“空账”、收支缺口等问题依然突出存在,去年养老金的空账额首次超过2万亿。(12月18日《南方日报》)
养老金“空账”,需要拿什么来填补?
戴相龙提出,“可划拨央企利润弥补养老金缺口”。把国企利润一部分充盈到养老金来,的确是较为简单可行的办法,可以去试一下。不过,这个思路与用国家财政补贴如出一辙,只不过是“名义”上的填补罢了,把部分财政包袱往“全民所有”的国企身上挂一下就觉得可以了事,实际上对解决养老金的空账并非具有重大改革意义。“救急不救穷”,解救当下处于“险境”的养老保险制度,还得加速建立长期养老保险制度。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结构的老年化趋势日趋加重,当我们一方面在享受适龄劳动人口贡献的“人口红利”,也面临着由于正面临着空前老年化压力而带来的诸多问题,比如医疗福利、住房及养老等等。据联合国的相关数据显示,眼下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接近1.3亿人,到2050年,估计为到3.32亿人,届时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而养老问题将空前严峻,社科院报告披露的养老金“空账”、收支缺口等问题如此突出存在,去年养老金的空账额还首次超过2万亿,公众对未来可能带来的养老问题恐惧与担忧也就在所难免了。
中国各界应该以更长远的、可持续的眼光来审视将来老年化社会的整体社会福利对策。完善和健全既有的社保医保制度体系,并要把今后国家政策尽可能充分考虑人口及养老问题,加强政策偏移趋向。普通民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我们这个国家国民最基本的小康目标的组成部分。假如没有勇气和气魄去破解住房、养老、医疗、和教育等资源分配不公平问题,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是难以得到根本解决的。
参考国外施行的劳保年金制度、老年经济安全制度是很有必要的。针对老年化特点而实行老年照顾和开办老年照护保险(政府支持或补贴),中国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尝试,有的地方条件不成熟,可以让条件较成熟的地方做——差别化的养老保险制度或许更适合中国。
目前,如何整合卫生医疗、社会福利、保险资源等各种资源是个破解养老保险制度困局的当务之急,社会问题需要更有效能与保障的社会资源来保障与撑持,养老问题也必须考虑人口结构问题。
当然,有的人以为,目前养老保险支付还应付得去,养老金空账是个相对数字,是个“远忧”的问题,不必搞得如“惊弓之鸟”。事实上,仅养老双轨制为带来社会不公平现象所引发的社会不稳定情绪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养老金空账最终会在现实中将社会问题变得极为复杂,一旦累积成疴,养老保险制度将会对社会稳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并非是“危言耸听”。(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