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什么,中国从南到北,从北到南,怎么就与大裤衩接了缘?是巧合,还是蓄意为之?中国城市虽多,但在建筑方面最忌讳雷同,失去一座座城市的个性特征。然而,最近几个月内通过媒体发掘出来的酷毙建筑,却让人忍俊不禁,错愕不已。不知道,中国的某些建筑设计师们神经末梢出了什么问题?怎么就这么喜爱大裤衩,是它真的很美吗?
据人民网2012年10月13日转载沈阳晚报报道,继央视“大裤衩”、苏州东方之门“大秋裤”之后,沈阳又现黄金版“大裤衩”。10月12日,一条题为“沈阳街头一建筑酷似黄金版‘大裤衩’”的微博引起网友热议。从微博配发的图片看,这是一座位于铁西区核心位置的,上部为黄色、下部为棕色的建筑。沈阳晚报记者随即采访了该建筑的项目经理。随后,沈阳晚报记者找到了该建筑的开发商。听说网友的调侃后,一位姓刘的项目经理笑着说不敢苟同。“这其实是个‘鼎’,网友都是从南北侧面看的,如果站在东西侧看,就能发现这是一个‘鼎’。下面棕色部分是鼎身,南北突出的小正方体是鼎耳。上面的金黄色是寓意鼎内聚集的财富。一座建筑,如果不能向公众准确释放出其象征性;一座建筑,如果让人们欣赏它,还需要借助于设计者的解读,那么这座建筑的寓意就是一盆江湖,只能让人是是而非;一座建筑,如果它的特征让人产生争议和歧义,说明设计者对美学的理解与大众的差距很大;一座建筑,如果它的美学价值被埋汰了,那么它的存在只能为这个城市增加一点茶余饭后的笑料。
对于网友们调侃为黄金版的大裤衩,一位姓刘的项目经理笑着说不敢苟同。他解释说,那是一个大“鼎”,而且是一个聚集财富的“鼎”。然而,假设为“鼎”的话,笔者还真没见过这样奇特的“鼎”。它的奇特在于它符合中国传统“鼎”的特征,它是一个与传统唱反调的顶牛之“鼎”,它是“鼎”之倒立的“广播体操”形状。这样的倒挂金钟之“鼎”,是个底朝天的“鼎”。楼房项目经理解释说,上面的金黄色寓意鼎内聚集的财富。而从笔者的欣赏角度看,这倒扣之“鼎”是底朝天,因此让他来聚集财富纯属无稽之谈。但是,笔者通过新闻配发的电子照片来看,不管以怎样的角度去看,那黄金版“大裤衩”下面蹲着或坐着的,都是一个人的象征。这个黄金版的大裤衩,让裤裆下的人情何以堪?难道不是对一个人的羞辱吗?所以,笔者也是万万不能项目经理刘某人苟同的。
刘经理介绍,这个大厦去年开工,预计明年1月份竣工。大厦共24层,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下面3层是商铺,上面是写字间。沈阳晚报记者随后联系上了该建筑的设计公司,但设计师本人却不愿透露姓名。他只介绍说:“建筑造型及细部设计灵感来自于古代的铜鼎和古钱币,建筑顶部的金色玻璃幕墙恰似两块金砖由下而上从地面升起,体现了对大厦本身的创意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然而,不管设计者如何解释和美化,都难以让人口服和心服。建筑大厦,不是画家笔下的抽象表现手法,也绝不能让它等同于抽象画作,它释放出来的信息必须是准确无误的,毫不产生歧义的。
笔者认为,不管是绘画艺术之美,还是大厦建筑之美,它奉献给人们的有型之物,必须能够与大众产生美学意义上的共鸣,必须能够愉悦人之心灵,让人们在欣赏过程中享受它无限的美感。否则,就会失去大众的认可。因此,无论从北到南,还是从南到北,无论是继央视“大裤衩”、苏州东方之门“大秋裤”,还是沈阳又现黄金版“大裤衩”的24层大厦,他们共同的缺点,就是不能让人感到愉悦心灵。因此,遭到网友吐槽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关键在于无数的建设单位和开发商,无数的建筑设计者,他们能不能兼听则明,能不能认真吸取教训,把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加完美,让自己想象中的美学与大众对美学的解读殊途同归,让美的建筑在通过人们的欣赏产生共鸣,而不是产生更多歧义。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