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曲子:任志强预言房价暴涨 不过是在“赌”未来

2012年10月08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2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地产大嘴”任志强预言,受土地供应情况的影响,明年3月份楼价将暴涨。近日任志强又修正了这个预言:房价在明年3月之前就会暴涨。地产界另一大亨潘石屹表示:如果只从开工面积和供应量看,会得到与任志强一样的结论。

    所有购房者都知道,住房具有消费和投资双重属性,而消费品和投资品两者的定价机制完全不同。前者由供求关系决定,后者由投资者对投资品未来的收益和风险预期决定,与供求没有关系。如果,我们不能辨别清楚这点,就会得出和任、潘二人同样的结论:目前的住房供应不足自然会推动未来的房价上涨甚至暴涨。

    消费品转化为投资品的购买行为,在经济学早已有研究和定论,就是消费的异化。在中国,这表现为“住房拜物教”。可以毫无疑问地说,现在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是由投资品定价机制完成的,供求关系已被裹挟或丧失定价权。

    从实证研究上,完全可以证明,房地产泡沫与供应无关。从日本1991年房地产大泡沫破灭,到2006年的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再到最近的爱尔兰和西班牙房价泡沫破灭,都证明了这点:房地产泡沫产生与土地和住房供应无关。

    房地产泡沫与什么直接关联呢?各国经验均表明,资产价格泡沫的产生与货币信贷直接关联。这里仅以美国房产泡沫与信贷杠杆的关系为例,2001年至2006年美国房价上涨了一倍,而其住房按揭贷款增长了150%,而同期国民收入和GDP的增长都没有如此快速。

    关于房产或资产价格泡沫与信贷扩张的关系,全球最了解这个奥秘的金融大鳄索罗斯就曾说过:“信贷工具的收缩与扩张是全球经济不稳定的源泉。”

    事实上,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上,价格已经把价值拧成麻花了。任何资产价格泡沫背后都有信贷杠杆的影子。

    必须指出的是,中国“货币经济”有其合理性。换句话说,就是中国计划经济转向商品、货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个货币化过程。这个个货币化过程已经经历了商品吸纳、要素吸纳和资产吸纳三个完整的阶段。货币化过程也是过去通胀和房价上涨的基础和机制。同样,中国的货币化已经超额完成其“任务”。

    通过以上简要分析得知,在加上目前和未来房价上涨的货币条件、国内和全球经济趋势、市场预期、市场饱和度等等,笔者得出的结论任志强和潘石屹地产大佬的结论完全相反:等不到明年3月份房价就会暴跌,至少会开始处于下降通道中。

    近期房企“抢地潮”再现,引发市场猜测房价将上涨。但万科总裁“道破天机”,因为部分地域地块价格几乎回到了2008年。

    任、潘二人以说是在继续“赌”未来。但巴菲特曾说过,“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就是赌博,而且赌得很大,有一群人在大面积地豪赌”。(曲子)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易宪容:挤出房地产泡沫 人民币会处于升值区间


二次降准让房地产泡沫又看到了希望


曲子:中国房地产“财富”不过是货币泡沫幻觉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