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9月17日公布的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今年1—8月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38万亿元,同比下降12.8%。国资委也反复要求,企业必须管好“钱袋子”、勒紧裤腰带,不要盲目投资、盲目扩张。同时,加快“证券化”工作步伐,盘活存量资产,增加流动性,抵御利润下滑带来的业绩压力。
显然,这是特殊时期发出的特殊信号。
众所周知,央企一直被认为是“不差钱”的化身。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前两年,央企的投资力度之大、扩张速度之快,真的就象不需要钱一样。但是,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加深,以及货币政策的逐步收紧、经济运行呈下行趋势,央企已也逐步呈现利润下降、资金趋紧的格局。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央企也都把目标重新转向证券市场,期待通过资本市场解决资金逐步趋紧的矛盾。而李荣融时代提出的“资产证券比率80%”的目标,也被许多企业当作企业内部设定的目标。
提高企业资产证券化水平,显然是包括央企在内的中国企业必须迈出的重要步伐。也只有提高证券化水平,企业的融资渠道才会更宽,经营才会更加规范。但是,如何加大央企资产的证券化力度,提高央企资产的证券化水平,却不能盲目行事,一哄而上,而必须统筹协调,认真对待,力争做到“五个注重”。
首先,要注重资产质量,不要一味求大、拼规模。从这两年央企扩张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央企走的都是规模扩张之路,而不重视资产质量的提高。对原本资产规模就较大的央企来说,就是尽可能地通过快速扩张,进入世界500强或提高在500强中的排名。而对资产规模较小的央企来说,则希望通过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避免被其他央企兼并或整合。也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央企都在全国进行圈地和重组、并购运动。另有一些央企,则通过整体上市,将企业的资产规模迅速做大。
应当说,在规模上,这两年央企的膨胀速度确实很快。但是,在质量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相反,一些央企由于过度注重规模的扩张,导致决策盲目,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如中钢的山西收购项目、中冶的唐山收购项目等。
所以,央企要加快资产证券化步伐,一定要摒弃只注重规模、而不注重质量的问题,把提高企业资产质量作为证券化发展的首要目标。亦即通过证券市场获利的资金,必须有明确的投资目标、投资方向、投资重点,且必须与企业的主业、与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相统一。
第二,要注重把握节奏,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由于央企一般都资产规模较大,一旦整体上市,所募集的资金少则几十亿、多则上百亿、几百亿。这对原本就已经很脆弱、活得很艰难的证券市场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市场能否承受得起央企的集体上市、大面积上市,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和考虑的问题。
央企需要加快资产证券化发展步伐,但一定要把握好节奏与力度,既要看央企的需要,也要看市场的可能,既要让央企尽快进入证券市场,也要让市场能够承受得了。到底是整体上市还是根据市场情况分步实施,应当通盘考虑,科学规划,并依据经济形势变化和市场所能提供的资金状况,确定央企的上市速度。避免一哄而上,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严重冲击。
第三,要注重规范运作,避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央企要上市,特别是整体上市,必然要对现有资产进行分割,将质量明显不好的资产剥离出去,而将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或包装上市。
第四,要注重考核工作,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作为资产证券化的重要考核目标。央企不同于一般企业,央企在加快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决不能把募集资金作为唯一目标,而要通过资产证券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这就要求对央企通过证券市场募集到的资金,要重点放在开发新项目、研究新技术、海外并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而不是将资金简单地用于圈地、并购国内民营企业、扩大投资规模。从证券市场获利的资金,至少50%以上要用于新技术的研发、新工艺的推广和新项目的研究等方面,用于到海外并购项目、引进技术、引进新的设备和工艺。达不到这一点,要控制央企进入证券市场。
而国资委在对央企进行考核过程中,也不要单纯考核企业的资产证券化率,而要看央企推进资产证券化的目的,看央企从证券市场募集资金的用途和投向。只有资金有明确的投向,有正确的用途,能够给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才算是达到目的。否则,即便资产证券化了,也不能认为是考核合格。
第五,要注重控制风险,提高管理水平。虽然央企一个个规模很大,资产很多,但是,人才却普遍匮乏。特别是资本运作人才,可以说是央企的一条短腿。如何在加快资产证券化步伐的同时,加快资本运作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央企能否真正步入资产证券化之路的关键。
而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也不要单纯地看学历背景、工作经历,而要看实际操作能力、看已经取得过的业绩。那些学历很高、有过海外工作经历、特别是华尔街工作经历的人,不一定都适合央企资产证券化工作。从总体上讲,还是要看实际操作能力,看对政策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做好资本运作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央企走资产证券化之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没有人才,央企推行资产证券化后,也会存在很大的风险的。(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