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专家谈】“三个前景”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中美经贸合作指明方向

2017年11月10日 10:4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其佐认为,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三个前景”,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中美经贸合作指明了方向。“三个前景”体现在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上;体现在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体现在中美拓展经贸合作新的蓝图上。

  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9日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共同出席中美企业家对话会闭幕式并致辞。习近平主席就中国经济形势和中美经贸关系发表三点看法:当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前景是光明的,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前景是明确的,中美拓展经贸合作的前景是广阔的。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三个前景”,无疑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中美经贸合作指明了方向。

  首先,“三个前景”体现在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同时,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回答了中国经济要“怎么看、干什么、怎么干”的重大问题。

  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的背景下,五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经济增长来看,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过去四年经济年均增长7.2%,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年均超过30%,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达6.9%;从发展质量来看,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实现了需求结构“消费超投资”、产业结构“三产超二产”,最终消费和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从人民生活来看,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四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四年脱贫5500多万人,今年将再减少1000万人以上,贫困率可望降到4%以下。

  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坚持改革开放,以实现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

  其次,“三个前景”体现在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开放确立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以“一带一路”建设统领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不仅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强大动力,也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创举。

  据统计,我国连续八年保持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外资引进连续二十五年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投资跃居全球第二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上来。通过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要以“六大国际经济走廊和多国多港建设”为主体框架,推动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扎实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在对外开放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

  最后,“三个前景”体现在中美拓展经贸合作新的蓝图上。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光明前景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也必然为中美拓展经贸合作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以贸易为例,1979年中美之间贸易额仅为25亿美元,而这一数据到2016年已达5243亿美元,中美建交三十八年来贸易增长了211倍。目前,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而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美国对华出口2016年比2001年增长500%

  尤其这两天,两国签署的经贸合作协议金额达到2535亿美元,既创造了中美经贸合作的记录,也刷新了世界经贸合作史上的纪录,这充分说明合作是中美关系的唯一正确选择,互利共赢符合中美共同利益,双方经贸合作为两国和人民带来巨大利益。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那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经济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中美经贸合作空间巨大。

  展望未来,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将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这些举措将为中国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拓展经贸合作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经济学家、G20与新兴国家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学会理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其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共同推进中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责任编辑:邓浩)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