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新华社评论员:共同推进中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2017年11月10日 08:0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评论员

  这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崭新的起点。季秋时节,中美元首北京会晤聚焦世界目光。连日来,习近平主席与就任后首次访华的特朗普总统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就新时代中美关系发展达成多方面重要共识,会晤取得丰硕成果。无论是“国事访问+”的特殊安排,还是两国元首的密切互动,抑或是经贸领域的“超级大单”,无不释放出中美加强互利合作的积极信号,为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繁荣和稳定注入强大正能量。

  今年是中美关系正常化45周年。抚今追昔,中美关系的风雨历程印证着一个道理: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选择,共赢才能通向更好未来。过去一年间,习近平主席同特朗普总统保持密切沟通,从9次通电话,到海湖庄园及汉堡两次重要会晤,在两国元首有力引领下,“百日计划”取得早期收获,外交安全对话、全面经济对话、社会和人文对话、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4个高级别对话机制顺利启动,合作的“四梁八柱”日益牢固。中美元首北京会晤取得丰硕成果,是两国关系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事实告诉我们:发挥元首外交对两国关系的战略引领作用,坚持相互尊重、互利互惠、聚焦合作、管控分歧,中美关系必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行稳致远,为下一个45年的发展开创光明前景。

  增进互信,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处于地球两端,中美国情各异,难免存在一些分歧。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管控好分歧,通过增进理解、扩大共识来聚同化异,中美关系大局才能不为一事所惑,不为一言所扰,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外交安全领域事关中美关系总体发展和两国战略互信水平。敞开“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的胸怀,坚定“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的信念,就重大敏感问题增信释疑,在亚太地区开展积极合作,才能牢牢把握中美关系发展大方向,不断增进战略互信。

  加强合作,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不竭动力。从经贸、投资、能源等领域,到执法及网络安全,再到教育、科技等领域,中美合作的空间很大。“通商者,相仁之道也,两利之道也”。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的稳定器和压舱石。特朗普总统访华期间,两国签署的商业合同和双向投资协议总金额超过2500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这是中美互利共赢的生动写照,展现了两国合作的巨大潜力。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中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大背景下,中美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一定会推动包括经贸合作在内的各领域合作续写更多成功故事,两国人民也一定会从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利益。

  人文交流,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活力之源。穿行于朱墙黄瓦、雕梁画栋的故宫,两国元首夫妇品茶听戏、观赏文物,共同感知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温馨的场景,不仅增进了两国领导人的友谊,也体现着人文交流的独特魅力。“植根于人心的友情,才是牢不可破的”。2016年,中美人员来往超过500万人次,每天平均1.4万人往来于两国之间。人文交流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长期事业,继续落实好文化交流合作等项目,加深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中美合作就将拥有坚实社会基础,中美关系发展就能不断迸发新活力。

  中美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发达国家和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两国和平相处、合作共赢是两国人民之福,也是世界各国人民之幸。回首来时路,展望新时代,共同推进中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中美关系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