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大家谈】在京津冀大地演奏美好明天的协奏曲

2017年11月05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网友刘庆东认为,依靠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人民群众正收获越来越多的获得感。一个又一个的民生大红包接踵而至,搭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车,三地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在京津冀大地上演奏起美好明天的协奏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依靠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人民群众正收获越来越多的获得感。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一幅以密布环绕的高铁、城际铁路、市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呈多节点、网络状的交通网蓝图徐徐展开,京津冀地区人民充分享受到便捷交通带来的生活和工作便利。

  北京以北220公里,一个叫做崇礼的冀北小城,是2022年冬奥会的主赛区之一。因为这场举世瞩目的盛会,让世界认识崇礼。天安门广场以南40多公里,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北京新机场主航站楼渐成规模,向世界伸出友谊的臂膀。一南一北,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缩影。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相信随着京津冀地区交通发展,一小时交通圈和半小时通勤圈不再只是梦想,异地上班成为一种常态,京津冀地区的商贸、文化、科技、探亲交流将越来越频繁。从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来看,港口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快速增长,交出了一张令人可喜的成绩单。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来,产业协同硕果累累。以沧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京津冀地区破土而出,在新型科技的引领下,能耗大的原有产业项目逐步解体,各项有利于新型产业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给当地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京津冀地区这片孕育新机遇的热土上,孵化培育了大量的初创公司和创业者联盟,营造了宽松的投融资环境。数据显示,三年来,河北引进京津资金11041亿元,占全省同期引进省外资金一半以上;天津引进京冀项目4856个、资金5226.7亿元。2016年,北京企业在津冀两地的投资认缴额分别为899亿元、1140亿元,增长26%100%。从中可以看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市场机遇在京津冀地区得以延展。

  依靠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民生共享的步伐正在加快。京津冀地区加快三地共享的影像诊断、会诊中心、完善转诊预约机制;三地同享一片蓝天白云的目标也正在实现,3年多来,以电代煤、以气代煤等工作加紧推进;更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的政策红利正在释放:3年多来,三地互派教育交流项目超过500个,京冀“菜篮子”工程实现无缝对接,京津冀一体化法律援助让三地群众少了来回奔波之苦……一个又一个的民生大红包接踵而至,搭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车,三地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在京津冀大地上演奏起美好明天的协奏曲!(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网友 刘庆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
“复兴号”为京津冀一体化添加新动能

     贡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北京力量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