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在京津冀大地演奏美好明天的协奏曲

2017年11月05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网友刘庆东认为,依靠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人民群众正收获越来越多的获得感。一个又一个的民生大红包接踵而至,搭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车,三地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在京津冀大地上演奏起美好明天的协奏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依靠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人民群众正收获越来越多的获得感。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一幅以密布环绕的高铁、城际铁路、市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呈多节点、网络状的交通网蓝图徐徐展开,京津冀地区人民充分享受到便捷交通带来的生活和工作便利。

  北京以北220公里,一个叫做崇礼的冀北小城,是2022年冬奥会的主赛区之一。因为这场举世瞩目的盛会,让世界认识崇礼。天安门广场以南40多公里,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北京新机场主航站楼渐成规模,向世界伸出友谊的臂膀。一南一北,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缩影。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相信随着京津冀地区交通发展,一小时交通圈和半小时通勤圈不再只是梦想,异地上班成为一种常态,京津冀地区的商贸、文化、科技、探亲交流将越来越频繁。从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来看,港口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快速增长,交出了一张令人可喜的成绩单。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来,产业协同硕果累累。以沧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京津冀地区破土而出,在新型科技的引领下,能耗大的原有产业项目逐步解体,各项有利于新型产业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给当地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京津冀地区这片孕育新机遇的热土上,孵化培育了大量的初创公司和创业者联盟,营造了宽松的投融资环境。数据显示,三年来,河北引进京津资金11041亿元,占全省同期引进省外资金一半以上;天津引进京冀项目4856个、资金5226.7亿元。2016年,北京企业在津冀两地的投资认缴额分别为899亿元、1140亿元,增长26%100%。从中可以看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市场机遇在京津冀地区得以延展。

  依靠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民生共享的步伐正在加快。京津冀地区加快三地共享的影像诊断、会诊中心、完善转诊预约机制;三地同享一片蓝天白云的目标也正在实现,3年多来,以电代煤、以气代煤等工作加紧推进;更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的政策红利正在释放:3年多来,三地互派教育交流项目超过500个,京冀“菜篮子”工程实现无缝对接,京津冀一体化法律援助让三地群众少了来回奔波之苦……一个又一个的民生大红包接踵而至,搭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车,三地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在京津冀大地上演奏起美好明天的协奏曲!(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网友 刘庆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
“复兴号”为京津冀一体化添加新动能

     贡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北京力量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