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许一力认为,中国当前的很多行业协会,已经有如走钢丝一般游走在法律边缘。从协会的设立依据来看,国家赋予行业协会的职责是——制定并监督执行行规行约,规范行业行为,协调同行价格争议,维护公平竞争。然而,很多协会都行为加剧了价格走向的不确定性和违规的可能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2日发布消息称,按照发改委价监局要求,上海市物价局日前对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及部分金店的价格垄断行为作出了处罚决定。其中,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被罚50万元,对老凤祥等五家金店的罚款累计达1009.37万元。(8月13日 人民网)
天价罚单背后,是上海黄金市场相当长时间之内的垄断背景。其实上海黄金垄断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绝对的市占率让行业协会在上海黄金市场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官方资料显示,该协会成立于1996年12月,主管单位系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协会现有各种所有制会员单位226家,行业覆盖面达到85%左右,市场销售占有率达90%以上。
协会与老凤祥、豫园商城等上海老牌金店之间高度渗透的人事关系,最终使得协会成为上海本土金店操纵市场、垄断价格的工具。行业协会通过《细则》,禁止其他金店在上海以低于“指导价”的价格售金。实际上在上海黄金市场形成价格垄断。
上海黄金零售行业在定价上存在的问题并非是一天两天,从行业协会建立以来,市场就维持这个状态,从曝光的资料来看,上海几家大型金店价格高度趋同;在工费另算的前提下,所公示的黄金价格和真实的黄金价格相差甚远;金条和黄金饰品按照统一价格售卖。
这种状态对于上海本地黄金卖场几乎是暴利。从近期对于几家大型金店的处罚力度来看,如果1000万的罚款额度真的是以1%的处罚下限做出,那么意味着通过金价垄断,几家行业龙头的不正当获利将在10亿元之巨,跟新闻中说的差不多。可笑的是,1000万的发改委罚金可能仅是两天的净利润,难怪股价不跌反涨。
对金店行业通过“价格自律”避免降价的做法,物价部门从一开始就表示了极大的质疑。
2001年“自律价”问世后不久,上海市物价部门就依据《价格法》,给予13家涉嫌串通定价的金店行政警告处罚,认为协会定价属于“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物价部门明确表示,“价格自律”不等于“自律价格”,行业协会可协商规范不正当竞争,但不能搞出96元/克这样具体的“自律价格”。
很可笑的是,随着事态发展,这一处罚令却因行政复议居然被撤销。我想背后的原因应该很复杂,一方面,行业协会提出复议称并未强制执行指导价;另一方面,物价部门通过从13家金店购金取证,仅靠价格趋同很难坐实价格串通行为,最后竟然因处罚程序不当而撤销了处罚。处罚撤销的背后,无意识间形成了对于行业垄断的更加纵容,进而终于造就了今天的上海黄金市场的乱象。
可以说,当初上海方面监管的不力直接为后来很多地区的所谓协会造成的行业乱象埋下了伏笔。不止上海,随着几家金店的加速扩张,类似“协会指导价”的影响开始逐渐深入我国的一线城市。
“协会指导价”,其实远不止存在于黄金这样的领域。
中国当前的很多行业协会,已经有如走钢丝一般游走在法律边缘。从协会的设立依据来看,国家赋予行业协会的职责是——制定并监督执行行规行约,规范行业行为,协调同行价格争议,维护公平竞争。然而,很多协会都行为加剧了价格走向的不确定性和违规的可能。
从上海金店被罚事件可以看出来,行业协会本身出发点是好的,是可以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的。但现在问题是,由于缺少统筹规划,缺少完善的法律标准,所谓“行业协会”的存在,反而容易被利益集团控制,其反作用加剧了消费品市场的波动。想要真的稳定协会引导的价格战,经济处罚并不是真正有效的手段,一定要完善市场监管,明确权责,这才是真正引导行业协会发挥本职作用的关键。(中国经济网网友 许一力)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黄金现在还有没有投资价值?
中国大妈抢黄金 凸显提振内需隐忧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