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调整中央地方财权分配 培育"民生财政"

2013年07月23日 10:4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出席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的财政部部长楼继伟释放了财政改革信号,称要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他表示,财政改革应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责任,适当增加中央政府的支出责任。

 



    “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的影响:

    “地方债务”

    地方债务问题,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绕不过去的屏障,其蕴含的风险性日益显现。这种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由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协调造成的举债行为与举债约束失衡现象,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其危害性不容忽视。据广东省省情研究中心调查了20个乡镇,政府欠债总额超过10亿元,个别乡镇不吃不喝还债需要400年。【详细

    “土地财政”

    造成“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现象的根源,是我国分税制财政体系下,庞大的国税财政收入流入省级以上政府,财力逐渐集中于省级以上政府,一线政府除非有丰厚的地方税入账或搞“土地财政”,否则不得不仰仗着上级政府的拨款与支付,自我可支配资金匮乏,地方政府具体支出责任压力过大,其结果是基层政府事权实施打折或没有落实,形成政府低效。【详细

    “跑部钱进”

    一直以来,“责任在基层,钱包在上级”,成了政府间关系中虽不准确却又比较形象的描述,与之相类似的词语,如“跑部钱进”,反映了财力过度地集中于中央或省部级政府,而“干事”的事权责任,即提供公共服务与管理的职责,则又过度地推到了一级政府头上,越前沿的政府事权责任越大。【详细

    解决方法:

    加快分税制改革

    国税与地税合二为一,充实地方政府税源,不过,这一改革牵涉到更多其他问题,并非是治理当前这一不匹配问题的特效药,但在税改问题上,一些酝酿已久的措施,如营业税改增值税,虽会减少税收,但在税收管理上会使财力分配更均衡。财力是财权的基础。【详细

 

    构建地方税体系

    应加快构建地方税体系,赋予地方一定自主税收管理权限。其中,资源税、房产税和环境税可作为地方税源重要支柱,替代营业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应加快探索建立市政债发行制度,赋予地方以发行市政债为基础设施融资的权利,最终实现地方自主事权和财权相匹配。【详细

    深化改革事权

    改革事权,政府应以减支减税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能下放的事权尽量下放,需要强化的事权进行强化,可交给下级政府的审批权,尽量交给下级政府,或者对事权进行市场化政府采购,以优化政府间事权结构,增进整体政府效能。事权结构优化与法定化,有利于规范上级政府膨胀的财权和失范的财力。【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近些年来,地方政府财力不足,不得不“借地生财”,造成严重的“土地财政依赖”。同时“短债长投”的特征也加大了地方政府短期还债压力和债务风险。事实上,中国地方财政失衡问题由来已久,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的非对称性和不平衡发展,使地方政府长期面对资金缺口是地方债务问题的根源。

    财政改革的目的:完善已有税种以及开征某些新税种来填补目前地方税种的缺位,把地方税真正建立成一个集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和资源税等为一体,相对独立的税收体系。如果能够通过推动分税制改革实现新一轮的“放权让利”,不仅给地方政府开辟了新的财源,培育出真正的“公共财政”和“民生财政”,又能与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促进经济体制焕发出新的活力。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