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十大文化符号评选活动启动以来得到极大关注。6月23日,记者从该活动组委会了解到,截至当日下午5时整,目前暂时排在第一位的是太原市长耿彦波,第二位则是由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报送的晋祠。此外,还有山西大院、晋商、黄河、关公、老陈醋等。(6月24日《三晋都市报》)
市长也成了文化符号,难怪围观者要道一声莫名惊诧了。不过“名人”与文化符号之间并非天然不可融合,见“人名”就断然否定其为文化符号,无疑有些失之偏颇了。现在的问题在于:太原市长耿彦波这一名称真的具有足够的文化含量吗?
耿彦波是名人,这一点不假,但依据公开的报道事实来看,尽管其主政地方以来,长期打着“文化经济”的发展牌,也曾被学者称为懂得历史遗产保护的“有识之官”,但与其有关的最大文化事件,只是山西大同古城重建计划。该计划显然不足以“总结山西五千年文化标志物”。况且,耿彦波的古城重建计划一直是在争议中进行的。有官员表示,大同太需要这样的城建大手笔了,有市民则直斥之为激进的“造城运动”。
从常识来说,文化符号评选要保证其公正性与客观性,这就要求其与权力保持适当的距离,甚至是谨慎的态度。将争议的市长耿彦波列入山西文化符号的候选人,的确有失妥当。
太原市长耿彦波最终能成为山西十大文化符号之一吗?在结果未出之前,我并不试图去加以定论,但足以定论的一点是,假如他真的当选,此种文化符号会有着“别样”的意义。一方面,它说明的是权力在各项社会性荣誉评选中——乃至是纯洁度应该更高的文化符号评选——依旧是通吃与无往不胜的;另一方面,它反映的还有拆迁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方式的巨大魔力。这正是太原市长可能成为的“文化符号”。
一地的文化符号,绝不仅仅是对外展示的名片,它还应包含更多温情与致敬的东西,一个太原市长耿彦波还无法成为真正的代表。对于沸沸扬扬的评选领先排名,太原市长耿彦波会怎么看?我们并不知道。但倘若他出面予以投票者感谢,并主动退出评选,那么我会对此次山西十大文化符号评选抱有分外的期待。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