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太原市长耿彦波成文化符号 市长有多少文化?

2013年06月25日 09:11   来源:钱江晚报   董碧辉

  山西省近日举办“十大文化符号”评选活动,此次评选活动堪称总结山西五千年文化标志物的大型文化普及活动,自3月15日启动以来,赢得了社会各界和相关品牌单位的极大关注。6月23日,记者了解到,截至当日下午5时整,目前暂时排在第一位的是太原市长耿彦波,排在第二位的则是由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报送的晋祠。此外,还有山西大院、晋商、黄河、关公、老陈醋等。(6月24日《三晋都市报》)

  看到这条新闻,满脑子黑线:一位现任的市长怎么就成了一个文化符号了呢?三晋大地,是不缺文化的。以山西简称晋为名的就有晋商、晋祠。老陈醋、关公等等都是无可非议的文化标签、文化符号。可是号称要总结山西五千年文化标志物的评选活动中,不但出现了时任市长,更力压其他符号排名第一,实在是咄咄怪事。这五千年都被市长盖压下去了,是这五千年的山西文化太贫瘠,无甚可观之处呢,还是在这个以拆迁闻名的市长面前,其他文化担心有被拆之虞而主动退让三舍?

  官员不是不能成为文化符号。比如杭州“市长”苏轼、白居易这样的,可人家是真的有文化,苏轼的词、白居易的诗,传诵至今,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是宗师级的人物。也许耿市长也是有文化的人,但这种文化和这两位远远无法等量齐观吧?剥除了一市之长的身份,耿彦波有什么作品、理论能让世人记住,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影响力呢?作为一个官员,有作为、有政绩,可以评选十佳官员、十大明星市长之类的,假如在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建设上有成绩,评个文化人物也没问题,比如耿市长就曾因为“大规模实施文化遗址连片保护,大力度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而当选“中华文化人物”。可是上下五千年,高度浓缩概括的文化符号,耿市长何以当之?你排在第一位,不怕关公亮刀、不怕黄河咆哮、不怕老陈醋泛酸吗?

  不知道在“十大文化符号”的评选中,是什么部门把太原市长耿彦波报送上去的。是太原市,还是主办部门山西省文化厅?不管是什么部门,耿市长总该有拒绝、避让的觉悟吧!昨天还有一条新闻,广州市龙舟表演赛,“书记市长队”一直领先,率先达线,这是他们第三次在表演赛上夺冠。书记市长必须是第一,这倒是一种文化,历经数千载而不易的官场文化。在这样的文化语境里,去解读市长成第一文化符号的这条新闻,应该会容易得多。

  当选“中华文化人物”,可是上下五千年,高度浓缩概括的文化符号,耿市长何以当之?你排在第一位,不怕关公亮刀、不怕黄河咆哮、不怕老陈醋泛酸吗?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