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劳动者都可以是生活的歌者

2024-11-15 06:51 来源:工人日报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浙江大学校歌,被一名保洁阿姨,唱出了别样动人的旋律。一双劳作的手,紧攥着写满歌词的笔记本,声音从腼腆到自信,从低哑到洪亮。浙大保洁阿姨凌红卫唱校歌的动人故事,被更多人关注后,学生们邀请她一起再次合唱浙大校歌。

  每个人都有爱好,也都有自己的坚持,为何凌红卫被浙大学子奉为“宝藏”阿姨。笔者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她对自身爱好的坚持,二是她对职责的坚守。

  在浙大的校园里,保洁阿姨凌红卫的故事像一股春风,拂过每个学子的心。她用歌声,不仅唱响了校歌,更唱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这位58岁的阿姨,用她那朴实无华却又充满力量的声音,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中的非凡,简单中的伟大。去看看她抄满歌词的本子,平凡的举动,在时间的堆叠中,成就了不凡。

  她从小就喜欢唱歌,这份爱好伴随着她从小学的音乐表演到服装生产厂的工作,再到浙大的保洁岗位。她用行动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无论年龄多大,心中的热爱和梦想永远不会褪色。正是这种坚持,让她为浙大学子上了生动一课,更形象地诠释了浙大精神。

  更让人感动的是,凌红卫阿姨不仅有着动人的歌喉,更有着金子般的心灵。她兢兢业业,在她负责的区域总是一大早就打扫得干干净净,让学子们上课时,有个舒适温馨的环境。在打扫卫生时发现学生遗失的书包,她会细心检查并最终找到了失主。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凌红卫阿姨的言行,就是对这种精神的践行。她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流,提醒浙大学子,也提醒我们,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在琐碎的生活中,都不要忘了心中的那份热爱和梦想。用坚持不懈的行动,浇筑梦想,在时间的历练中,开出花朵。

  唱校歌的阿姨凌红卫,不仅是浙大的骄傲,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宝藏”阿姨。她让我们相信,每个平凡的劳动者,都可以是自己生活的歌者,可以用行动点亮他人的生活。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每个劳动者都可以是生活的歌者

2024年11月15日 06:51   来源:工人日报   兰德华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浙江大学校歌,被一名保洁阿姨,唱出了别样动人的旋律。一双劳作的手,紧攥着写满歌词的笔记本,声音从腼腆到自信,从低哑到洪亮。浙大保洁阿姨凌红卫唱校歌的动人故事,被更多人关注后,学生们邀请她一起再次合唱浙大校歌。

  每个人都有爱好,也都有自己的坚持,为何凌红卫被浙大学子奉为“宝藏”阿姨。笔者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她对自身爱好的坚持,二是她对职责的坚守。

  在浙大的校园里,保洁阿姨凌红卫的故事像一股春风,拂过每个学子的心。她用歌声,不仅唱响了校歌,更唱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这位58岁的阿姨,用她那朴实无华却又充满力量的声音,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中的非凡,简单中的伟大。去看看她抄满歌词的本子,平凡的举动,在时间的堆叠中,成就了不凡。

  她从小就喜欢唱歌,这份爱好伴随着她从小学的音乐表演到服装生产厂的工作,再到浙大的保洁岗位。她用行动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无论年龄多大,心中的热爱和梦想永远不会褪色。正是这种坚持,让她为浙大学子上了生动一课,更形象地诠释了浙大精神。

  更让人感动的是,凌红卫阿姨不仅有着动人的歌喉,更有着金子般的心灵。她兢兢业业,在她负责的区域总是一大早就打扫得干干净净,让学子们上课时,有个舒适温馨的环境。在打扫卫生时发现学生遗失的书包,她会细心检查并最终找到了失主。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凌红卫阿姨的言行,就是对这种精神的践行。她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流,提醒浙大学子,也提醒我们,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在琐碎的生活中,都不要忘了心中的那份热爱和梦想。用坚持不懈的行动,浇筑梦想,在时间的历练中,开出花朵。

  唱校歌的阿姨凌红卫,不仅是浙大的骄傲,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宝藏”阿姨。她让我们相信,每个平凡的劳动者,都可以是自己生活的歌者,可以用行动点亮他人的生活。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