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98万部手机被控制每月偷偷扣钱”登上微博热搜,大量网友表示有相关经历。原来,媒体近日披露了一则案例:多名老人报案称,自己在营业厅买的老人机没有开通任何手机增值业务,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订购了一款“梦网短信”业务,每个月无端被扣6—10元不等话费。经调查发现,这些老人机的主板被植入了恶意扣费软件,不法分子远程操控就能在机主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订购增值服务,秘密扣取资费。全国有98万部老人机存在非机主本人订购额外增值业务的情况,涉案金额高达347万元。
去年也有一起类似案件,超1400万部老人机被木马控制自动扣费,数量之大让人触目惊心。警方介绍,2G网络几乎快被淘汰,使用老人机的老年人也在逐渐减少,许多老年人开始用智能机,一些犯罪团伙也在想办法利用杂牌或改装智能机实现犯罪手段“升级换代”。专业人士分析,老年人对手机熟悉程度低,基本不会发现手机有问题,因此,老人机成为一些黑产链的选择。此外,一些老年人使用的低端智能机默认把短信、电话、相册、位置等权限全打开,给不法分子留下较大空间,除非专业技术人员拆机分析,否则很难发现问题。
面对日趋职业化的高智商犯罪,不光老人,许多手机“发烧友”都力有不逮,多么让人无奈——问题手机在组装前就被动了手脚,下游的厂商、销售商可能并不知情,正规渠道买的手机,订阅和扣费又都是无感的,很难想出还有什么具有可操作性的防范措施。这种时候,前端对手机的质量把控,后端对盗窃行为的依法严厉打击,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比年轻人,老年人对新兴事物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不足,知识储备更新较慢,成为不法分子重点针对的“软柿子”。从老人机、低端智能机被木马控制自动扣费,到“爷爷用原价给我买了四个蛋挞”引发共鸣,再到近期热议的微短剧自动扣费陷阱“围猎”老年人,都抛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互联网如何对老年人更友好?
强调提高老年人防骗识骗意识的同时,更要打造对老年人友好的互联网环境。多一些“防火墙”,少一些糊涂账;多一些简洁友好,少一些算法“围猎”;多一些监督和自律,少一些“收割”和圈套。网络不仅要避免“坑老”,更要不断“适老”,这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需要,也是发展银发经济的需要。
当然,如专家所说,老年人受骗并不完全是由年龄造成的,譬如,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受骗,和年轻人听大V博主推荐“踩雷”没有本质区别,老人被骗原因复杂,应该重视被骗背后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打个比方,投资理财被骗,反映了他们对自身经济保障的不安和焦虑,以及金融知识的缺乏。关照老年人体现自身价值感的需求,建立沟通良好、互相尊重的氛围,也是防止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