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逆天民工工资单!我要去搬砖……”6月17日,网友“我不是虚构的”在重庆某社区发帖晒出一张建筑工地的“民工工资单”,上面显示,最高的月工资有14000元,最低的也有5000多元。民工工资大大超出了网友们的预料,“身为白领,压力很大啊”。也有网友理性分析,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工费上涨是趋势。(6月20日《北京晨报》)
怎么看待农民工工资“秒杀”白领?
中国经济网网友 余正军
虽然部分农民工工资“秒杀”白领,我们该为此欣慰,但浩浩荡荡的农民工大军面对的问题依然严峻,亟待破解。毕竟农民工文化水平总体偏低,技能素质不高,靠下苦力挣钱不是长久之计。如今,他们中许多人已青春不再,靠打工那点收入又不足以在城里休养生息,“打道回农村”几乎是广大农民的无奈归宿。另外,农民外出后,未成年子女缺乏和谐的家庭教育,年迈父母无人照顾,而且负担过重,有的夫妻感情淡化冷漠日趋严重等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
现在,农民进城务工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了,各种歧视性、限制性规定也正在清理之中,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首先要使几亿农民融入城市,彻底解决三农问题,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然而,此路途依然十分漫长。
民工工资“逆天”,搬砖又何妨?
中国经济网网友 杨亚军
目前,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一方面民工紧缺工资高涨,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工资低的现状,一些至今还没找到工作的年轻人不妨放下身段,试着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就像有的网友发出的感慨:"我要去搬砖……",既然搬砖能赚钱,为什么不去搬?现在,有些人与其暂时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还不如真的先干两年搬运工再说,这既锻炼了身体,又能攒一笔钱,还为以后继续学习或者换工作奠定基础。经济学的规律告诉我们,工作永远比人多。其实,只要你肯干,做一次民工搬几年砖又何妨。
白领惊叹民工高工资,只因骨子里的歧视
中国经济网网友 陈科峰
笔者长期在采矿行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对一线民工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收入有所了解。和建筑施工单位类似,身处一线岗位的民工们往往生活条件艰苦、工时长休假少,工作环境中危险因素较多,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不得不因为工作需要与家人保持长期两地分居,这其中的辛苦,又有多少人知晓?而我们的个别白领却抱残守缺、妄自尊大,看不起体力劳动者。偶尔看到农民工兄弟的工资高,便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心里瞬间失去平衡,酸葡萄心理作祟之下开始说风凉话,讲什么“未来是蓝领时代”,何其狭隘!高付出就该有高回报,社会主义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很多躲在办公室里吹空调的人的“井蛙”思想看来真应该改改了。
民工月薪超白领并非长期“秒杀”
中国经济网网友 陈耳东
笔者曾经从事过工程行业,成天与民工一道工作,非常认同上面“很正常”的观点。在城市中很多人称呼“民工”一词往往带有很大的贬义,认为民工是社会的底层,与白领有着等级的区分,故收入也应该与白领划不等号,这种本位思想需要彻底扭转。然不知,民工抛家舍子来到建设中的大城市中参与建筑、运输、服务等工作,特别是在6月的“火炉”重庆,他们顶着40多度的高温,干着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工作,伴随着建设工期的加快和夏季白天时间延长,他们每日的工作时间、工作量也会随之增加,更谈不上周末和节假日,更不能获得白领享受的福利待遇,所以多种原因累加在一起,一年中几个月的月薪1.4万元也就不足为奇,只能说他们付出的艰辛获得了应有的回报。
月薪1.4万,民工工资就该这么高
中国经济网网友 毛开云
为啥说民工工资就该高?至少有三个理由:
一者,他们靠本事和技术吃饭,没有本事和技术的民工,其工资并不高;而有技术的民工,在科学技术确实成为生产力的当下,他们的工资如果还不高,那是历史的倒退。
二者,他们的辛苦程度,非常人所比。劳动时间长,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9小时,有时还要加班,没有休息日,因为休息日没有工资;劳动强度大,无论是主观感觉的紧张性、疲劳性和痛苦性,还是劳动过程中所完成的工作量密度,都是坐办公室的人无法想象的;劳动条件艰苦,正如一位网友说的:“工地建设,在顶楼太阳直晒,能有50℃的高温,别人的14000元是拿汗水换来的。”民工工资是辛苦钱、血汗钱,甚至是用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换来的,不高还行吗?
三者,对民工来说,收入中的增长几乎只有工资,他们没有奖金和福利,更没有“外水”和“灰色收入”。在城市化进程中,增加工资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方式,也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因此,从工资分配宏观上来看,民工工资上涨应该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友向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的投稿,征稿邮箱:cepl#mail.ce.cn(#改为@)。
更多热点话题请点击>>>网言众议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