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成文化符号未尝不可

2013年06月25日 09:41   来源:西安晚报   张枫逸

  山西省十大文化符号评选活动启动以来得到极大关注。6月23日,记者从该活动组委会了解到,截至当日下午5时整,目前暂时排在第一位的是太原市长耿彦波,第二位则是由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报送的晋祠。此外,还有山西大院、晋商、黄河、关公、老陈醋等。(6月24日《三晋都市报》)

  网络上,一些网友纷纷指责评选公正性,质疑是否存在刷票行为。对此,此次评选主办方有责任确保评选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而在这一前提下,市长领跑文化符号乃至最终当选,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对于外人来说,耿彦波的名字或许有些陌生,然而,他对于山西文化建设的贡献却是有目共睹。从任职榆次、太原、大同,到又回太原,耿彦波一直不遗余力挖掘文化资源、树立文化品牌。尤其任职大同市长期间,大规模实施文化遗址连片保护,创造了文化保护、大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的“大同模式”。

  事实上,耿彦波入选此次文化符号评选并不意外。此前,他已经先后获得“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2011年度中华文化人物”等殊荣。余秋雨曾评价道:“耿彦波在保护文化古迹的路上走得很艰辛,遇到很多很多的问题,但他保卫住了中华文明,他把它做得光彩亮丽,做得虎虎有生气。”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推动。然而,在一些领导干部看来,文化建设属于长期工程、隐性工程,远不如打造几个开发区、上马几个大项目来得立竿见影。急功近利的思潮之下,千年的文化积淀逐渐在千城一面的城市化中失去色彩,隔断了文化脉络的传承;历史遗迹、珍贵建筑纷纷被以“保护性拆除”的名义推倒,为商业开发让路。相比之下,能够像耿彦波这样重视文化的官员,也属难能可贵。

  时代在发展,我们对于文化符号的认知也应拓宽视野。倘若耿彦波能够最终成为山西十大文化符号,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能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引导更多的领导干部端正发展理念,不遗余力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如此,可谓善莫大焉。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