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言众议:审计结果可否让百姓能看懂?

2013年06月19日 06:4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7日视察审计署时指出,政府部门要尽可能压缩行政经费,让财政资金更多用到改善民生上。用到改善民生上的钱,决不能变成“窟窿”,要防止群众的“保命钱”、“活命钱”被挪用甚至被贪污。(6月17日中国新闻网)


    【审计署层面练就“火眼金睛”看好百姓的“活命钱”

    中国经济网网友 洪平

    国家公共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加强监督才能让民众主动尽纳税义务,相信并支持政府工作。可是总有一些腐败分子,管不住自己的贪念,把公共资金占为己有、大肆挥霍,更有甚者不知廉耻,将拿来的钱高调炫富。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人民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廉洁政府的建设。

    审计署的法律地位是宪法确立的,要通过强化审计监督、推动宏观调控政策和各项部署的落实,紧紧盯住、管好、用好宝贵的财政资金,坚决压缩一般性行政开支,从而保障好民生支出,特别是扶贫、救灾等“救命钱”。审计署一定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像一把利剑时刻守护着国家公共资金,对来犯之手,果断出击。

    【政府层面民生资金无“窟窿”更需“过紧日子”

    中国经济网网友 赵明扬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对于一些花起公款大手大脚、过惯神仙日子的官员,突然“急刹车”过紧日子,必定“胃口”不适。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只专注于建大楼、修广场等“政绩工程”,却对百姓的民生问题视而不见。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威信,更造成了民心的“流失”。

    “为百姓过紧日子”的要义不是不求进取、守摊子,而是“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事关民生的问题,决不缩手缩脚,该花的钱一定要花,该办的事一定要办,从而为老百姓带来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过紧日子中有所作为,这也体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本质。

    实现“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施政目标,不仅需要政府出台保障性政策,更需要实实在在的财政投入。也就是说,改善民生要落实到真金白银上,既要让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又要让民生投入增长快于财政收入增长。

    【百姓层面审计结果如何让民众看得懂?

    中国经济网网友 李宁

    近年来,尽管审计署力推审计风暴,在社会上掀起审计监督热潮,但是由于审计署对外公布的审计报告专业性强,特别是财务会计报表方面,很多人看不懂,也看不明白。

    审计结果要让老百姓看得懂,关键在于审计部门推进自身改革。通过公开透明的审计工作和结果的公开,包括改进审计报告、财务报表的详细程度等,这些都是审计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强化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重要体现。

    而审计部门自身的监督更是行使职能的关键因素。审计结果的公开透明和老百姓看得懂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审计公信力的建设。因为监督者要被监督,这样民众才能信任审计监督;如若监督者不被监督,很容易会使监督权力失去制约,这样对于经济社会的危害会很大,最终伤害的只能是政府部门自身的公信力。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友向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的投稿,征稿邮箱:cepl#mail.ce.cn(#改为@)。

 

更多热点话题请点击>>>网言众议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