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栋:长春上调燃气价格 传闻兑现,"无稽之谈"何谈?

2013年04月02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4月1日起,长春市燃气价格上调。其中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由2元上调到2.8元,煤气价格由每立方米1.5元涨至2元。(4月1日《城市晚报》)

    不见有关方面“辟谣”,看来天然气涨价板上钉钉,而且提前购气还需补交价差。媒体说,连日来,市民一直关注着长春市燃气价格上涨的消息,大家经历了最开始的排队“抢气”,再到后来的理性购气。在笔者看来,更多地倒像一种无奈。为什么“大部分市民已做好准备了”?这还不是涨价给逼的?

    涨就涨吧,只要合理。然而令人十分不解也倍感纠结的是,就在几天前,针对“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传闻,主管部门“有关负责同志”通过媒体辟谣,称此消息完全不实,纯属无稽之谈,个别媒体散布不实信息极不负责。“价格调整直接关乎民生,国家历来十分慎重,对调整居民天然气价格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地方如需调整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必须事先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否则不得调整。”

    谁料辟谣之声犹言在耳,涨价传闻却已经兑现,这不仅令民众大跌眼镜,而且更把主管部门推到了一个尴尬境地——不是“无稽之谈”吗?怎么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主管部门还有什么可谈的?

    可能主管部门也有苦衷——比如鞭长莫及、县官不如现管;比如国家是“慎重”,无奈地方胡来等等。但无论如何,长春燃气价格上调了,接下来,其它地方会不会跟进?按照“惯例”,各地在这方面十有八九是不甘“落后”的。诚如是,那作为国家层面的主管部门,就难辞其咎了。

    涨价传闻,每每弄得人心惶惶,怨声载道。主管部门辟谣,专家、媒体“教导”,都不管用。其实很多时候,并非民众不理智,而是民众有自己的判断。此番“无稽之谈”成为现实,至少说明主管部门的把控能力并不乐观,权威公信恐怕不足为信;甚或睁眼说瞎话,没有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再就是地方政府太随意,说涨就涨,不把程序规则当回事。最根本的,还在于涨就涨了,并没有多大风险。只要利益集团利好,哪管他民生不易!这样的现实,让人颇感无奈与无力。(张国栋)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闻风抢天然气”,不只是谣言作祟

 

前年抢购的盐还没吃完,又开始抢天然气

 

应避免气改市场化背离民生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