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各地国五条细则出台 “疗效”会如何?

2013年04月01日 11:2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公布了“国五条”细则。其中北京市规定,禁止京籍单身人士购买二套房,个人出售唯一住房免征20%个税,这把“国五条”的“舆论漏洞”和“现实漏洞”打上了“补丁”。即使这样,网上仍有人在寻找该规定的“进一步漏洞”,中国房地产市场之喧嚣,真可谓全球一绝。


    地方版调控细则出台后:“疗效”如何?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其实很正常。一方面,楼市聚集了太多的利益诉求,决定了判断标准的不统一;另一方面,楼市调控既不能完全靠行政命令完成,也不能完全靠市场自发秩序调整。如何在政府和市场中寻找到最佳交集点,从而达到双方意愿的平衡,需要长期探索。从这个角度说,楼市调控的“疗效”非一日之功能够完全显现。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明确举措,表明抑制楼市非理性因素的政策环境将长期存在。因此,重要的问题在于,在政策环境非常明确的情况下,为什么楼市时常反复,甚至出现“越调越涨”的现象?【详细


    房价“屡调屡高”的原因:总是应急之举

    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这些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大都只是应急之举,缺乏调控的长效机制。房价一涨,就立刻出手试图遏制;房价一跌,又匆忙出手刺激。在房地产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影响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其他因素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调控政策容易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境地,政策效果也大打折扣。

    一方面,调控政策过于注重抑制需求,但在扩大供给方面却明显滞后。调控政策尽管在出台之际也强调增加市场有效供给的做法,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则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到抑制需求上。

    另一方面,调控手段过于偏重行政直接干预,而经济手段却软弱无力。行政手段的过度使用,意味着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直接干预越来越广泛。但和经济手段相比,行政手段往往不具有可持续和长期效应。经济手段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等各方面的内容,以房产税为例,虽然国外已有较为成功的经验,但在国内的试点工作却迟迟未见实效,而且在推广过程中阻力重重。再比如对超出房产原值的转让所得征收20%所得税的规定,其实早在数年前在一些城市就有所规定,但真正付诸实施的却寥寥无几。【详细

    实现房价趋稳:不能流于数字游戏

    从短期看,实现房价调控目标,重在稳住市场预期,稳住供求关系。如果放眼长远,让房价涨幅回归到合理正常水平,政府要做的事情,不仅仅是提出一个单纯的调控数字指标。

    推进中长期制度建设应该实实在在地做起来,文件里面要写,现实之中要动。综合利用税收手段,适当调整现有税制,让房产税等持有环节税种发挥更大作用;实现住房信息全国联网,明确住房存量从而释放更多有效供给;保证商品房建设用地、推进保障房建设从而扩大住房增量,增加供给。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应该推进经济转型,在力争经济健康平稳增长的前提下,确保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让房价真正进入公众可以承受的预期范围内。【详细

    真正落实国五条:温文尔雅做不来

    各级政府对调控房市的态度不甚统一,社会不同人群的利益严重分裂,“国五条”成了这种情况下中国上下能否办成一件“大事”的考验。抑制房价的利弊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它比建一个全国性超大工程要难得多,它或许是中国“大事中的大事”。

    我们认为,真正落实“国五条”,把房价稳住,温文尔雅是做不来的。对于破坏市场秩序、公开对抗调控措施的个人和企业,应当用更严厉的行政或法律手段对付他们,该撤职的撤职,该起诉的起诉。

    中国需要加快全方位的发展,向人们提供多种稳定、可信的投资渠道。比如中国的股市需要加快健康化,它们将能够分流房产市场的过大压力。否则房产调控永远都有打一场岌岌可危“阻击战”那样的悲壮。中国的事情扎到底,都是一盘大棋。【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房产调控很简单,连小学生都会,房产调控又很难,难到会牵扯到固化的利益格局……恐怕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一个行业会出动如此密集的政策了吧!

 

    众所周知,任何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都会受到市场变本加厉的回击,房产亦如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只会带来更加紊乱的房地产市场。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