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言众议:靠公款吃喝拉动消费,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2013年03月28日 06: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八项规定”等政策的出台引发高档消费的狂降。商务部今年2月发布的数字显示,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出台以来,一些高端餐饮企业的经营和高端白酒的销售大幅度下降。据抽样调查,高档餐饮企业的营业额,北京、上海、宁波分别大概下降了35%、20%、30%左右。(3月27日《南京日报》)


    消费不是越多越好

    中国经济网网友 许斌

    无论消费还是GDP都不是越多越好。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消费以及GDP的增速会明显趋缓,这在管理较完善的国家是常态。反之,如果永远以消费或者GDP当家,为此不惜以行政权力强迫其高速增长,那么一定会导致财政收支不规范,直到缺口越来越大,才不得不涸泽而渔、饮鸩止渴。与之对应的肯定是资源过度消耗、民众生活不幸福。纵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到2月同比增长12.3%来说,其实不是太低,而是太高。如果不是汽车等新大件销售形势大好,那么将不得不令人质疑,通胀指数是否过高。

    拉动消费岂能依赖公款吃喝

    中国经济网网友 刘克菲

    靠政府官员的吃喝去拉动消费,这样的消费能持续吗?是良性的吗?拿纳税人的钱去吃喝,带动出来的经济效益也不是老百姓希望的结果。把钱更多地用在老百姓身上,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不是也能拉动经济吗?取之于民不能肥之于官,而应该是反哺于民,这样经济才能源源不断地增长。

    不难看出,抵制公款消费风是一项应该长期坚持的国计民生大事。

    别找任何借口把公款吃喝放出笼

    中国经济网网友 谢伟锋

    在任何一个国家,拉动内需都只能靠提高人民群众的实际购买力来实现。如果本来占据消费额度绝大多数的老百姓,纷纷勒紧裤腰带,要么全家当房奴,要么通通存银行,这本身就已经透露出某些金融政策的杠杆失衡。而现如今,“三公消费”好不容易甩脱尾大不掉之势,正准备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的时候,却有人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出来“放气球”,这种对于民情和市场的试探理应被斩于萌芽阶段。

    “八项规定”给消费挤了水分

    中国经济网网友 袁吉伟

    “八项规定”是一项政府节俭行动,为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风气;同时这也是一个为经济增长挤水分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内需的真实状态;它更是一项尊重纳税人的举措,让纳税人的钱更加高效地使用,投入到更多改善民生、支持经济发展的行动中去,而不是被一部分人当作隐性福利所占有。由于政府消费降速所引发的内需动力不足,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这也是提高经济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更加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民生问题依然突出,政府还需要拿出更多的精力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社会福利,否则经济转型、实现中国梦都是缺乏现实基础的。

    现在人们最为关心的是,政府消费增速放缓对于经济增长到底有多大的影响。总体看,随着经济的复苏、居民收入增速的上升,居民支出能力和意愿也会逐步提升。预计未来,消费增速会有一个缓慢回升的态势。不过,受到政府消费支出缩减的影响,消费增速反弹力度可能不会很大,全年经济增速会受到一定拖累,不过这种影响会逐步减小。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友向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的投稿,征稿邮箱:cepl#mail.ce.cn(#改为@)。

 

更多热点话题请点击>>>网言众议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