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近日又有两则关于铁路改革的重磅消息。一则是交通运输部发言人何建中在3月2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铁路的票价应该由有关部门加强监督,但是作为铁路总公司,企业应该有相对的经营自主权;另一则是据原铁道部人士透露,铁道部分拆后成立的中国铁路总公司级别将定为“正部级”,直接隶属于国务院,而归口至交通运输部的国家铁路局被定为副部级。这两个消息,前者又一次点燃且验证了民众对火车票价上涨的担忧;而后者则挑起了民众对铁路监管体制是否有效的疑虑。
火车票从此进入“市场经济”?
对于这件事情的分析,首先一定要理智地看到,我们现在刚刚实行政企分开,未来随着真正的市场化,提价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第二,我们还是要多次强调,铁路部门是一个特殊行业,这是一个特殊的领域,既属于自然垄断,又带有公益性质,在定价的时候恐怕刚开始还是要坚持政府指导价,不能过于频繁地进行调整。第三,在整个铁路运营方式里面也明确了,对于特殊群体包括学生等等在内的公益性春运行为,国家是要进行补贴的,也就是说,这个是由财政来买单的。第四,未来整个铁路运营的价格大家千万不要简单化地去理解,不是“市场化”三个字就可以随便定价的,在任何一个国家,铁路这种公用事业的定价本身不是完全以盈利为原则的。相信我们会建立起一个既不让大家恐慌又兼顾公益,同时还能够确保铁路合理运营的价格机制来。 【详细】
票价浮动不应参照“两桶油”
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远未完善,被公众诟病的敏感度低、欠科学性等问题并没有解决,学习一个不成功的模式制定客票价格并不足取。而且目前“两桶油”价格调整有三地原油价格作为参照,但铁路客票价格却没有一个明显的参照,我们也不可能像成品油价格那样去接什么轨,所以价格的上涨或下降仍然取决于制定者的意志,透明性相对欠缺。
退一步说,即使按照所谓的市场规律解决票价涨跌问题,也难以令公众满意。从市场规律考虑,在需求旺盛之时,譬如春运,铁路客票价格理应上涨,但在一票难求和铁路服务品质整体不高的现状之下,一到运力紧张之时就涨价,这个表面上的遵循市场规律的背后,却是对公众权益的剥夺,给人一种趁火打劫的感觉,与铁路服务的公共属性相悖。【详细】
铁路改革应慎对涨价
在国人的记忆里,一旦涉及“企业经营自主权”,一旦涉及“市场调节”,那几乎百分之百意味着涨价!而在中国这个“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国度,一个副部级的国家铁路局,如何去监管比自己级别高的中国铁路总公司?
我们被“两桶油”搞怕了,被水、电、煤气搞怕了,一旦要让企业盈利,民众似乎就没“好果子”吃。但我们却也占了电信分家的便宜,通信费用大幅下降并没有让通信商无钱可赚,电信改革带来的是企业与民众的双赢。铁路改革何去何从?应该从中得到启示。【详细】
如何定价才能让人放心呢?
首先要去除行政职能附加在火车票中的溢价。如果火车票价中无需包含行政成本,而能专注于市场供需,那么票价就可以更具合理性。国家铁路局“三定”方案明确的原铁道部行政职能的部分,如铁路技术标准、安全生产、运输服务质量和铁路工程质量的监管成本,不应通过火车票价消化。这样,将减少火车票价的非市场性负担。
另外,还需要建立起更合理的市场机制。比如铁路运营和建设部分能否进一步拆分,以避免建设资金压力冲击票价?原各铁路分局能否发育成一个个市场主体,通过竞争让票价在不同路段、不同时间实现双向浮动?外来资金能否与铁路总公司竞争?如果能出现这样的全方位竞争局面,在乘客选择权加大后,票价上浮就会得到有效遏制,即使上涨也有高压线。
最后还需要政府的及时跟进。这既包括财政对铁路总公司的政策性亏损进行兜底,也包括对其价格行为进行有效监管,而不是因其行政级别高就有所保留。【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从“中国铁路总公司”挂牌的那天起,就意味着铁路正式踏上了市场化之路,显然,铁路政企改革不仅仅是挂牌这么简单的事儿,“政”能否克服过度干预的冲动,“企”又如何来转换经营机制,从而成为市场化的主体,都是摆在铁路改革面前的一道道坎儿……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