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力:伊战十周年反思 是欧元挑起战争?

2013年03月22日 06: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最近是美伊战争10周年的纪念期,在美伊战争已经尘埃落定,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已经作古的情况下,巴格达依然爆炸连连,伊拉克人民生活水平更差了,我们再来重新审视这场历时七年多的战争,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美国打伊拉克,自然有小布什的家庭情结和政治选战赌注的因素,也为了小布什背后的军火集团利益,又或者为了美国能直接攫取中东石油的利益。但极少有人知道,在经济层面,美伊战争的导火索出在了什么地方。

    那么美伊战争前,伊拉克都做了什么秘密举动呢?

    从文件来看,由于与美国关系局部紧张,2001年,伊拉克央行决定自2002年初开始以欧元替换美元作为外贸结算货币,并把100亿美元外汇兑换为欧元。从那以后,伊拉克按照联合国“石油换食品计划”所出口的石油都是以欧元结算的,共出口300多万桶石油,共换回250亿欧元的外汇。全部收入都是以第三方保存的账户存在纽约的某个金融机构,而欧元在该金融机构的利息又比美元高。

    伊拉克的这种举动让它在欧元升值中得到不少好处,但这种亲欧的行为带来的影响范围太大。伊拉克的做法引起当时伊朗、委内瑞拉甚至俄罗斯等国家的关注。在伊拉克之后,很多欧佩克国家也纷纷响应,向欧盟卖石油换欧元,而不是换美元。欧佩克的一些官员当时就公开鼓吹欧元结算的问题。

    石油和货币绝不能分开,这种举动已经让欧元严重威胁到了美元的霸主地位,而这是美国最核心的国家利益。伊拉克的这个举动也是触动美伊战争的最后一环,没多久后,美伊战争就开始了。

    美国明白美元作为石油结算货币的重要性

    19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其实美元已经完全没有优越性,也差点失去了世界货币的地位。欧洲经济规模当时和美国相当,当时的欧元的确可以与美元平分秋色。是美国的军事政治实力给中东国家提供保护伞,而中东作为交换条件,让石油贸易采取美元结算,这才让美元重新回到世界货币地位。

    美国也明白控制石油期现货市场保持石油价格稳定的重要性。在那个年代,也发生了两场严重的石油危机,原油价格大涨导致美国及其他国家陷入滞胀。据美国能源委员会估计,那两场石油危机造成的两次石油供应中断对美国经济造成的损害分别占美国GDP的2.5%和3.5%。所以原油价格波动太大必须得到遏制。

    必须控制原油市场。美国对原油市场的控制可以总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美元作为石油结算货币的中心地位;两个基本点是建立原油期货市场、控制中东影响原油现货市场。这两个基本点几乎决定了原油价格,从期货和现货两手抓,这正是美国30多年来走的路子。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走的最初一步是两个基本点中的一个,建立原油期货市场,让原油现货贸易价格谈判以期货价格为基准。自原油期货诞生以后,这种商品的交易量就迅速超越金属期货。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原油期货合约共有3种:美国NYMEX交易所的WTI原油,伦敦的北海BRENT原油,以及新加坡的DUBAI原油期货。全世界的石油现货交易价主要采取这三个基准价上进行一个差额增减得到。西半球的原油主要挂靠WTI计价,包括美国、墨西哥、厄瓜多尔等;挂靠BRENT的主要是西欧出产的原油,比如俄罗斯、利比亚等等;挂靠DUBAI的主要是中东地区出产的原油。

    虽然这几年因为美国页岩气革命让WTI渐降级成区域标准,BRENT原油期货在贸易中的参考度更高,但在当时的历史来看,WTI原油期货曾更被作为全球原油定价的基准。当时的纽约商品交易所能源期货和期权交易量占到三大能源交易所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的WTI原油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货,自然也成为全球石油市场最重要的定价基准。从战略上讲,美国需要通过WTI机制掌控全球石油定价权来打击竞争对手,而这种掌控也同时挂钩着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与美元霸权的利益。

    从现货市场来看,西方国家在中东海湾地区的政治、军事活动,无不是以原油为基础的。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在冷战时代,美国对中东的原油布局是为了牵制俄罗斯;冷战后,美国需要推行全球霸权,控制中东原油实施对欧元区的打击是它的目标。美国在二战后一直矢志不渝地扶持以色列,很大原因就在于以色列在中东石油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以色列不仅是海湾石油进入地中海去欧洲的重要通道,更是美国从地中海登陆海湾地区的桥头堡。对美国来说,伊拉克也不差,这是中东中心地带的大国,是美国在中东建立军事基地的最佳位置。美国可以利用伊拉克石油冲击欧佩克油价调控机制,影响国际原油现货价格的走势。

    以伊拉克当时的做法来看,不仅仅影响了美国两个基本点中的原油期货和现货布局,就连“一个中心”都被威胁到了。以当时的条件来看,如果所有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交易均采用欧元结算,美元霸权地位也许真的会彻底沦丧。

    欧佩克和欧盟之间有很强的贸易关系。因为地理上的接近,美国最怕的是中东和欧洲的结盟。中东有一半的商品进口来自欧洲,而欧洲的一半原油进口来自于中东,尤其是德国。欧洲经济基于的欧元体系最大的漏洞在于,这种货币体系缺乏主权保证。只有共同的货币政策没有共同的财政政策,如果遇到经济稍许衰退,那么欧洲成员国的财政赤字马上就会体现,维护欧元区的稳定非常困难。只要世界经济衰退,遭殃的首先是欧元区。而打击欧洲经济并不难,原油价格上涨就足够欧洲承受的了。

    对欧元区来说,当然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正因为如此,欧洲的多数国家并不像海湾战争那样支持2003年的美伊战争。只有非欧元区的英国除外,有秘密文件显示,作为英国支持美军入侵伊拉克的报酬之一,英国油企可以分得伊拉克蕴藏的巨大石油及天然气储备资源。

    实际上对美国来说,通过控制原油的期货和现货市场,施加影响原油定价权,如果不在乎自己国家的短痛,在非常必要的时候,原油的价格就可以被美国当成一项武器,来攻击当时的欧元区。

    美国舞剑,意在欧洲。美伊战争的出发点,在于通过控制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石油的出海口,钳制欧洲的石油来源,来削弱欧洲经济,并在石油贸易中树立美元在石油结算中的权威地位,通过战争,美国要让其它国家明白,不要走伊拉克采取欧元结算石油的老路。

    从这个出发点来看,美伊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通过美伊战争,美国的上述目的达到了,而打击欧元区的部分目的也是达到了,现在欧元面临解体的情况,也许正是美国最想看到的。但美国自己呢?美国国内又得到了多少好处呢?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识到,伊拉克战争虽然达到了打击欧洲的部分目的,但对美国来说,也许损失更大。这是一次“战略性失败”,对美国本身来说更是一场灾难。

    这场战争失败的根源在于战争的政治出发点本身就有问题。从中东地缘政治来看,维护四大力量构成间的相对均衡是中东稳定的前提,这四大力量就是以色列、沙特、伊朗和土耳其。克林顿主政时期的中东出现少有的平静就是基于这样的前提。美伊战争的出发点就是打破了这种均衡,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倒下后,什叶派掌控,当下的中东出现了一片由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组成的穆斯林什叶派地带,让伊朗逐渐突出成为中东的突起势力,美伊战争的直接后果是打击了伊拉克成就了伊朗,破坏了中东的均衡关系。与伊朗的紧张对立关系正是美国自食其果。

    那么美国国内经济呢?2003年小布什总统宣战之际,白宫认为这场战争的时间可以控制在几个月之内,为此估算的战争成本大约500亿美元左右。而沃森国际研究所最新公布的美伊战争费用让人大吃一惊:2万多亿美元。看到这个结果,无需怀疑,对于战争,人们往往存在认识偏差,军队撤离并非意味着战争结束,论此后的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破坏,美伊战争的影响要延续到2050年。这种财力消耗对美国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直接导致美国在次贷危机中的挽救能力下降。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美国的财政赤字不断扩大,不得不疯狂扩大美债,造成美元弱势,给美国的全球霸权带来很大的不利。

    美伊战争应该被看作是一场涉及能源、货币、政治、宗教等多种问题纠结的矛盾冲突,其爆发和整个过程中的国际博弈对之后的世界局势都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这其中,对于我国准备逐渐深化人民币国际影响的工作来说,这更是不可多得的经验。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伊战十周年血泪控诉的罪孽

 

伊战十周年:伊战是美国由盛转衰的起点

 

环球时报:伊战十周年,美国犯错误就是这样容易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