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表决《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昨天记者了解到,根据人大代表审议意见,《计划报告》拟进行20处修改,鼓励民间投资进入铁路等领域名列其中。(3月14日《北京晨报》)
铁路改革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铁路改革需要公众的大力支持,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根据人大代表的意见,《计划报告》中将原内容:“落实并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修改为“落实并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清理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投资审批事项和管理法规,在民间投资进入能源、铁路、金融等重点领域方面取得新突破。”鼓励民间投资进入铁路是全国人大代表的意见,通过后将成为政府行为。笔者认为,这意味着政府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助力铁路改革全面进行。
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后,凭借铁路优良的资信度,肯定会收到不菲的回报。同时,铁路借助民间投资,可以拓宽融资渠道,缓解债务压力,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益,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首先,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铁路的负债压力。长期以来,铁路的发展建设融资渠道只有靠自身积累、征收建设基金和贷款,而铁路运价又长期在低端运行,造成自身的负担越来越重。民间资本进入后,铁路增加了财源,一些被迫停工的建设项目就能重新开工,与铁路和地方都是有益的。
其次,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后,可以倒逼铁路转换经营机制,采取更加灵活的经营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经营效益。民资投入不是公益性的,是要求回报的。这就为铁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做大做强带来了动力,可以预见,民资入路,必将加快铁路的市场化步伐。
第三,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可以加快铁路建设步伐。按照国务院通过的《中长期路网规划》,我国待建的铁路还很多,我们的铁路运营里程还远没有达到饱和。建铁路需要资金,以往是国家、铁路、地方三方出资,现在增加了民间资本,有雄厚的财力保证,铁路建设肯定会加快。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运能得到提升,象“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就将成为历史,客顺其行,货畅其流的局面指日可待。(谢晓斌)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鼓励民间投资不能演绎“狼来了”的故事
中国民间资本的春天已经不远了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