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钢企转型迫在眉睫 须有壮士断臂勇气

2013年02月24日 06:44   来源:中国经济网   
    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80家重点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几乎为零,多数企业处于亏损边缘,个别企业亏损甚至高达数十亿元。更重要的,从今年钢铁行业的形势来看,并没有好转的迹象。也就是说,钢铁企业仍可能在寒冬中度日,在困难中运行。

    转型升级,对中国钢铁企业来说,压力迫在眉睫。

    屋漏偏逢连日雨,就在钢铁行业内在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产能过剩、成本过高、效益过差的矛盾依然十分尖锐的情况下,来自外部的压力又接踵而来。据中新网报道,进入2013年后的不足2个月时间里,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已先后对中国钢材产品发起5起反倾销调查或反补贴调查,内容涉及无缝钢管、热轧钢产品等多种产品类型。而过去的2012年,我国钢铁行业受到的反倾销或反补贴调查事件就达60余起。中国钢铁企业,正可谓内外交困、多面夹击。

    从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实施“双反”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将两类企业作为调查的重点。一类是高科技、高竞争力企业,如华为、中兴等;一类是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企业,如钢铁、光伏、风电、机械等。前者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通过调查和设置障碍,遏制中国企业进入欧美市场,遏制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后者则是抓住这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竞争过度的“软肋”,将中国企业推向绝境,以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

    对前一种状况,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逐步提高的大背景下,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也是依靠中国单方面的力量无法解决的,只能逐步创造条件,逐步改善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环境,是完全由客观因素造成的。

    但是,后一种状况,则完全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即中国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确定行业发展目标、研究行业发展战略时,没有尊重客观规律,没有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的发展,而是盲目投资、盲目发展,使行业出现了过度竞争、恶性竞争现象,给了其他国家制裁和贸易保护的机会。退一步讲,即使其他国家“容”不下中国,要对中国企业进行制裁和贸易保护,如果中国没有出现产能严重过剩和、过度竞争、恶性竞争现象,企业有足够的市场空间与利润空间,也不可能对中国企业产生致使打击。

    问题在于,无论是钢铁企业还是光伏、风电、机械企业,都在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中,已自己切断了退路,也就没有能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强大压力了。

    钢铁企业要想走出困境,除协调好外部关系,积极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维护自身利益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加快产业转型,将产能严重过剩、重复投资、低端制造的问题解决好,通过结构调整与优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有效抵御来自外部的压力。

    对诸如澳大利亚等每年大量向中国出口铁矿石的国家,则应通过铁矿石进口和利用进行反制,迫使其退出每年对中国钢铁企业的“调查”。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不可能随时受到其他国家的挤压,也才有与其他国家企业进行竞争的资本与条件。

    日前,有关方面已经提出了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目标和任务。但是,如何兼并、如何重组,如何解决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不是一个文件、一个通知就能解决的。从2003年到现在,钢铁行业已经进行过多次调整与调控,但产能不仅没有得到压缩,反而越压越大。此次兼并重组要想取得实质性效果,就必须有壮士断臂之勇气——其中,如何克服地方利益保护,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乔瑞庆:中国钢铁业应打破对三大矿山寡头的依赖

 

乍暖还寒,钢铁行业前景仍不乐观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