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瑞庆:中国钢铁业应打破对三大矿山寡头的依赖

2013年01月03日 06: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从12月开始,铁矿石市场开始火爆,交易量猛增,价格从9月初的94美元∕吨上涨到139美元∕吨,逼近140美元历史高点。由于预期明年行情好,一些铁矿石贸易商囤积铁矿石,“豪赌”价格冲高,三大矿山通过控制发货量推高矿石价格。(12月28日《经济参考报》)

    中央力推城镇化,让钢铁产业看到了“春天”,但是这个“春天”却可能因为铁矿石价格的上升而陡增寒意。

    中国钢铁企业正借助今年9月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积极“去库存化”,还没尝到价量齐增的甜头,上游铁矿石供应商就已经闻风而动,先期大幅提价了。真可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中国钢铁企业的高依存度,让三大矿山涨价有恃无恐。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是世界铁矿石市场的三大寡头,也是中国钢铁企业的最重要原料供应商。海关数据显示,我国64%的铁矿石进口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中国的大量建设需要钢铁,而炼钢少不了铁矿石。中国的建设发展对铁矿石产生了巨大的间接需求。而中国钢铁企业的小而分散和三大矿山的大而集中,让中国钢铁企业在铁矿石采购中几乎没有定价权,沦为三大矿山的“外包工厂”。有研究表明,2011年,力拓、必和必拓两大矿山的利润超过了中国77家大中型钢企800多亿人民币的利润总和;淡水河谷,2011年的净利润为228.85亿美元,相当于18个宝钢,是同年中国A股上市铁钢企业合计净利润的7倍,等于A股上市钢铁公司过去5年的总利润。

    未来中国积极推进城镇化,无论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亦或是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都需要大量钢铁,对铁矿石的需求自然也随之增加。难道还要让国人辛勤劳动创造的价值拱手让给别人?不想受制于人就必须设法打破对三大矿山的依赖,增强价格谈判优势,改变目前的分配格局。

    推进矿石供应多元化。在全球市场找到更多的铁矿石供应商。东边不亮西边亮:当三大矿山的价格不能接受时,可以从其他铁矿石供应商那里采购。国内钢铁企业走出去,在国外寻找矿山,投资开矿,但是这种后向一体化的方式只适合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钢铁企业。中小型钢铁企业最好在国内通过参股、控股的方式寻找矿山合作伙伴。

    鼓励国内铁矿石开采。尽管国内铁矿石存在开采成本高,品位低等问题。但是不鼓励国内铁矿石的开采,铁矿石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不能根本改观,所谓“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鼓励国内铁矿开采首先要降低矿山开采企业的税负,让这些企业轻装前进;其次,对于在开采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的企业,给予适当补贴,鼓励技术创新;最后要规定国内钢铁企业在国内采购铁矿石的额度,防止三大矿山低价倾销,挤压国内矿石开采企业。

    提高国内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国内钢铁企业大大小小数千家,产业集中度低,有研究表明,行业前十名的企业2010年合计生产粗钢量占全国粗钢生产总量的48.43%,这一比例远远低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70%-80%。相对与三大矿山的寡头格局,我国钢铁企业就是一个分散竞争市场。产业组织理论告诉我们,竞争性的买方在垄断性的卖方面前根本没有谈判优势。钢铁产业怎么可能有定价权?

    争夺定价权,只有提高产业集中度。目前是个有利时机,以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为契机,加快钢铁产业的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养壮大三到五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钢铁企业。(乔瑞庆)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铁矿石谈判屡受挫根子不在话语权


铁矿石谈判的五大教训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