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习近平晚餐四菜一汤是公务接待的“样本”

2012年12月31日 17:39   来源:四川在线   陈友洪

  “记者在阜平县总书记所住宾馆看到29日总书记一行晚餐餐单4个热菜:红烧鸡块、阜平炖菜、五花肉炒蒜薹、拍蒜茼蒿;一个猪肉丸子冬瓜汤;主食水饺、花卷、米饭和杂粮粥。特别交代不上酒水。”(12月13日《新京报》)

  没有酒水的家常菜,这就是习总书记一行十人的晚餐,如此简单却如此沁人心脾,如一股温暖的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四菜一汤”不仅是共产党人艰苦仆素优良作风的最佳体现,更为基层接待提供了最佳“样本”。

  不知何时起,繁重的公务接待成了地方政府说不出的“痛”,一边是公务人员“酒精”考验中身体“买单”的苦楚,另一方面是群众的指责“公款吃喝”里的“腐败”嫌疑。在公务接待的改革中,各级政府也没少花心思,苦下功夫,有自酿米酒降低接待成本的,也有自建食堂制定标准的,却难见成效。而公务接待如何瘦身,瘦到何种程度则是摆在公务接触面前的一只“拦路虎”,而习总书记的“四菜一汤”无疑是最佳的范本。

  而如何让这个范本推广下去?形成制度固定下来,才是解决“公款吃喝”,避免“舌尖上的腐败”最好的“良方”。好标准更需要好的执行,建立健全接待制度更是破冰的“利器”。而接待制度的进一步细化、量化更是关键,关于接待制度也不少,但大多是大条款,缺少细致的解释。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歪解”,更为 “公款吃喝”埋下了“祸根”。

  其次就是进一步建立好财务公开制度,将公款接待置于“玻璃房”中,让接待置于阳光下,才能进一步杜绝公款吃喝里的“腐败”,而加强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管力度更是重中之重,加大对接待费用的审计,特别是加大对一把手的监管,才是抵制公款吃喝的重点。而如何加重对超标的公款接触处罚力度才是治根之“本”。才能让“四菜一汤”成为永远的“佳话”,才是建立和谐、美丽中国的“不二法宝”。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