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厅官回应配车质疑 让伍皓的“微改革”成燎原之势

2013年02月16日 15:19   来源:荆楚网   胡童瑞

  2月10日,云南红河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伍皓通过微博公布了自己的公务用车车号云G99099,意在让公众监督。随后有质疑称,伍皓是一名副厅级官员,没有资格享有专用公车待遇。对此,伍皓回应:“乡镇长甚至村官都把公车专有化、私有化了,这是个不争的现实。我们的"微改革"尽管也受到很多阻挠和困扰,但不会停滞。”称此次公示公车牌照也延续“微改革”思路,针对最现实的问题,从细节改进,希望能起到示范效应。(2月15日《新京报》)

  近日,云南省红河州委宣传部长通过微博公开其公车车牌号,面对各路网友的围观和拍砖,带给伍皓个人的,无疑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对于网络上争论是公车还是专车、是否省部级才能享受专车待遇,让公众感受最多的只是“管中窥豹”。笔者以为,伍皓的公车“微改革”虽无标杆作用,但对于遏制“车轮上的腐败”具有积极的意义。

  2013年1月,新任总书记习近平在中纪委会议上强调说,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显示了坚定的制度反腐决心。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观念的进步、新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像伍皓的官员们站了出来。他们的声音,尽管依然微弱,但已开始在整个体制内外激荡。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反腐形势依然严峻的今天,民众对政府“三公消费”抱有很高的期待。当然,除了对制度的设计外,还需要群众的共同参与监督。伍皓的“微改革”,就是化被动为主动,从而让公众服气,让广大群众顺气。

  如果说前期官员微博“晒财产”只是“星星之火”,那么正在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官员财产申报与公示,仿佛突然之间就成为了“燎原之势”。今天,伍皓也是用同样的方式公布其公车车号,无非也是为了让公车改革早日成“燎原之势”。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