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把市场化作为城镇化建设的“敲门砖”

2013年02月15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依据中国经济发展要求,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无疑是“重头戏”,这将会成为经济进入下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的重要力量。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建设、资金从哪里来?用什么方式推动城镇化建设?只要讲到建设的资金问题,多数地方认为都只有两个字——负债:要么是政府直接负债,要么是通过地方融资平台负债。

    也正因为如此,今年地方政府的工作计划大多也把如何壮大政府融资平台规模和扩大融资平台融资渠道当作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以政府为主导,推动城镇化建设、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本身并没有错,但不意味着政府必须成为城镇化建设的主体,从融资到建设再到管理都由政府包办。如果这样,城镇化建设极有可能陷入怪圈,变成各级政府的一种负担,甚至会留下许多隐患。

    城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而不是单纯的政府项目和政府工程。政府不应该大包大揽,把本应由社会承担的责任、本应由其他社会主体做的事全部揽到政府的手中。看起来,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但实际效果并不会太好。

    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主要工作,应当放在城镇建设规划的编制、产业的布局、公共设施项目的安排和公开招标、项目建设质量的监督、建设环境的营造以及各种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城镇化建设领域的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等方面。

    在建设的初期,政府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但一旦规划和布局确定,就应当让社会投资者负责城镇化的具体建设工作。同时,文化、体育、娱乐等方面的配套设施建设,也可以通过市场化竞争,由投资者来建设和经营,并筹集一部分资金,用于公共设施建设。政府要做的,是那些一时难以实施市场化的项目与工程,如城镇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在此基础上,城镇化还必须与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相配套与衔接,不仅要将城镇建起来,更要让城镇活起来、亮起来、跳起来,让生活在城镇中的人有自豪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吸引更多的城市人到小城镇来发展。

    所以,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切不可把眼睛只盯在政府负债上和政府融资平台上,而要多动市场化的脑子,多走市场化之路,把市场化作为城镇化建设的“敲门砖”、“促进器”和“发动机”。(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新型城镇化 要有新思路

 

新型城镇化应该新在哪里

 

马晓河:城镇化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