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但留意各家媒体的两会报道,不免让人有些审“会”疲劳。“清风扑面”和“清新会风”等字眼,频繁出现在新闻标题中,而所谓“清新会风”的内容大同小异——要么是不摆鲜花、不铺红地毯、宾馆有点“冷清”;要么就是委员代表报到时材料袋轻了,环保了;再或者就是会期短了,分组会议和发言时间短了,脱稿发言的人多了。
这些会风之变,确实让人欣喜,不过,如果所谓的转会风和转作风,仅仅停留在这些容易看得见的简朴形式和内容上,无疑是念歪了转会风的真经。毕竟,两会转会风的关键,是以“务实”替代“务虚”,如果盲目照搬照套一些地方的“清新会风”,把精简会议片面理解为不摆花草不铺地毯,很容易陷入另一种形式的“务虚”。
形象围着会风转,会风围着质量转,与追求“清新会风”相比,追求会议的高质量,更值得期待。提高两会质量,无非需要三个方面的合力:
首先,两会代表委员的实力如何,直接关乎两会的人才质量。委员和代表参政议政越专业,越敢于善于“放炮”、建言,两会就越能够传出“中国好声音”,越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反之,如果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抱着“打酱油”的心态,不具备参政议政的基本常识,会议质量自然堪忧。
其次,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质量如何,直接决定着两会的质量高低。提案议案质量越高,对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预判准确及时,感知社会发展的能力越强,越有助于相关部门科学决策。能够切实提出问题,认真讨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两会,才是人们期待的两会。
除此之外,两会提案组和议案组对委员代表提案议案的立案、办理和反馈的重视程度和送达落实能力,直接关乎委员和代表的参政议政热情。前不久,深圳一位委员的提案,竟被提案组忘记提交。如果代表委员的建言,不能被很好地对待,势必影响他们参与两会的热情。
纵观历年地方两会,广州两会委员代表爱“放炮”,深圳两会委员代表爱挑刺,也敢于拍桌子,媒体跟进积极大胆,政府包容理解,形成了良好的两会互动效应;北京两会,更多的体现了科学理性乃至首都效应;而其他地方的两会因为谨慎,少有什么大的动静而默默无闻,这不能不说是两会的遗憾。
今年,广州和深圳两会上,“放炮”和“挑刺”的委员代表少了,这不能不引起警惕。如果这几个两会较高活跃度的城市,都出现了会议疲劳的话,绝不是社会之福。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会最需要的不仅是对“清新会风”的肯定,还应对如何提高会议质量进行思考。
今年,不少地方的两会都缩短了会期,这总体来说是一个好现象,它说明以往的两会中务虚的环节比较多,也说明有一些积极的变化正在出现。不过,会期的长短与会议质量之间,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因此,要谨防在简朴和短会期的形式下,出现议案议题“绕道走”和避实就虚的现象。否则,两会最终可能“简而不实”,质量依旧不高。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