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十堰市打出“愚公移山,人造平原”的标语,大规模削山造城,且此投资巨大的项目未经环保测评便已上马。有媒体采访市主要领导被拒,而接受采访的市人大代表称,参加湖北省两会的十堰市代表、委员对此问题“内部的赞同之声是高度一致的”。
一致赞同的场面我们见惯了。问题是,这种赞同一定正常吗?
且不说削山之举是否科学,单就未经过环评这点来说,一致赞同就不妥。如果这些代表、委员的赞同是由衷的,那么他们是否注意到了削山造城这个项目对生态环境和百姓生计的影响?是否知晓重大项目开工前必须经过环评这一硬性规定?如果不知,是否需要集体补课?
如果领导定了调子要求别人,或者别人出于不能说的原因而附和赞同,则这种赞同不仅不正常,而且很可怕。清朝的雍正皇帝曾指斥一些官员“皇上以为可,无一人敢言其不可也;皇上以为不可,无一人敢言其可也”,这样的官员“食民之食,衣民之衣”,却“置民间疾苦于度外,上负穹苍,下负百姓”。这样的官员,今天不能说没有,这些人一旦统一了口径,高度一致赞同的东西往往误国误民。
我们的会议应该有什么样的会风?我们的代表委员在两会上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实现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讨论和协商,是民主政治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应该明确,在两会的会场上,坚持求同存异,讲求合作、参与、协商、包容,不能打折扣。领导干部就该在会场上听得到、听得进各种利益诉求的声音。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后,文风、会风的转变非常明显。据报道,王岐山同志初到中纪委时召开了一个座谈会,第一位发言人开口道“尊敬的王书记”,话没说完即被王岐山打断,要求其不能念稿,要深刻思考。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在不同场合都强调过类似的要求,可见,对务实会风的期待,领导同志与人民群众是一致的,而这种一致也给会议组织者和参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来自民间原生态的声音尽管粗糙,却是真实、可靠的,往往比过滤提炼后的“真知灼见”更有价值,更可以起到资政决策的作用。须知,开会就是要讲话、讲实话的,如果组织者定了“不准”的规矩,与会者怀了“喏喏”的心态,纵然“高度一致”又有何用?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