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波导衰败证明“低价策略”带不来中国创造

2012年12月30日 06:5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曾经风光无限的波导手机,如今已沦落为海外贸易企业的代工商。这个“手机中的战斗机”别说攻击功能,连防御功能也已经完全失去了。更可悲的是,为了避免亏损,竟然只能依靠对外放贷来解决。

    一个曾经能与诺基亚、摩托罗拉和爱立信等国际知名品牌在国内手机市场一决高下的品牌企业,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堕落到只能为别的企业代加工的地步呢?

    波导能与世界顶级企业“叫板”,并喊出了“手机中的战斗机”的口号,说实话,并没有多少奥秘。其推行的“低价策略”,在特定时期的特定环境下,确实表现出了很强的竞争力。10年前,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购买手机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通讯的方便,很少考虑其他方面。但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许多商业业务逐步融入到手机操作方面,手机的通讯功能开始弱化,消费者对手机其他功能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因此,“低价策略”不再具有竞争优势,取而代之的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满足手机用户的商业需要和其他方面要求。

    这方面恰恰是波导等中国手机生产企业最缺乏的一个方面。

    在他们的思维中,打“价格战”永远是放在第一位。为什么“山寨手机”能够击败波导等中国品牌的手机而始终没有能够击败国际知名品牌,原因就在于,“山寨手机”造得再像,也因为核心技术方面的差距,永远达不到品牌手机的水平和效果。相反,波导等中国品牌手机,由于没有过硬的核心技术保证,也没有不断创新的能力与水平,而“山寨手机”在价格上,毫无疑问比“正规手机”有优势和有竞争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波导等中国手机自然只有沦落成为他人做嫁衣的份了。

    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创新精神,只知道推行“低价策略”,几乎是所有中国“短暂风光”企业的通病,也是中国在推行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

    为什么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制造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具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市场上有竞争力。遗憾的是,这样的中国企业实在太少。尽管国内很多企业在没有核心技术的“低价策略”之路上已经步履蹒跚,但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和警觉,他们仍然在这条道路上不知悔改地向前冲,大有“我不去死谁去死”的“英雄气概”。不久前爆发的电商“价格战”,不就是最好的例证吗?

    中国正在倡导建设“创新型国家”,并通过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使中国能够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思路也是非常正确的。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让企业迅速行动起来,有这方面的责任和意识。企业应认识不到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逐渐改变痴迷于“低价策略”这样的低级竞争手段。

 

    同时,对政府来说,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非常重要。譬如,政策和资金的扶持能否更多地放在鼓励提高研究核心技术、开发核心产品、增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能否为真正具有核心技术和产品的企业搭建发展平台,能否为华为、中兴等高科技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帮助等。相反,对波导等企业将资金用于对外放贷等非正常行为,应采取坚决禁止和严厉处罚的手段。

    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真正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才能不再“瞬间风光”。(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电商价格战:低价策略栽了 搭车营销火了


企业产品的低价策略当“三思”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