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瑞庆:垄断导致流通费用高 期待公平市场环境

2012年12月28日 09:24   来源:中国经济网   

    12月26日,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降低流通费用10项政策措施。(10月27日《经济日报》)

    中国的流通费用该降一降了。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的资料显示,2005年以来我国物流总成本占当年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8%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同类指标是8%到10%。

    “高流通费用”有几个问题:一是影响商品的流通速度。有些运输企业为减少过路费会绕道而行,这肯定会延长运输时间;二是抬高商品的价格。流通费用是商品价格的一部分,“高流通费用”必然会推升商品价格,增加通胀风险;三是阻碍交易进行。“高流通费用”增加了生产者出售产品的难度,无法让商品流通到消费者手中,导致交易无法完成,这显然不利与市场的扩大与繁荣。

    管理层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2011年7月以来,研究降低流通费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有三次。2011年7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流通体制改革,目的在于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针对一些大中城市近郊菜地和零售网点不断减少,流通环节和成本增加,“卖难买贵”等问题;2011年10月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意在解决鲜活农产品流通成本高问题,充实国人的“菜篮子”。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是第三次研究降低流通费用问题了。

    为什么流通费用降低如此困难?如果从流通费用的不同构成部分着手分析,可能会看出一些端倪。

    流通费用包括五部分:商品的仓储成本、流通企业运营成本、运输费用、市场费用和政府税收。其中,流通企业的运营成本可以通过企业自身加强管理,自行压缩减少。在竞争性的市场中,流通企业也是这么做的;对于政府税收部分,如果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实行减税,也能得到有效的减少。最难减少的就是仓储成本、运输成本和市场费用了。

    对于一般耐用消费品和快速消费品,商业企业可以自己找到仓库存放,哪里价格低就可以租用哪里的仓库。而对于鲜活农产品,却必须存放在冷库里。但是一个城市有多少个冷链物流企业?少的可怜。农产品贸易企业在租用冷库时,几乎没有谈判优势。冷链物流企业作为一个城市冷链物流产业的垄断者,有绝对的价格谈判优势,农产品贸易企业只能被动接受高价格。其次,仓库用电和用水都是垄断企业供应的,很难有谈判余地。由是观之,仓储成本很难降低。

    运输成本更是难以降低。道路作为基础设施,都由一些路桥公司把持。这些路桥公司修路的目的不是做公益事业,是为了逐利。路修好,自然要收费。对于某条特定路线来说,拥有这条道路的路桥公司是绝对的垄断者,必须从此路过的流通企业没有谈判的实力。

    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也是垄断之过。一个城市规划好菜市场,所有的菜农和菜贩必须在市场内销售。对于菜市场内的数十家甚至数百家商户,市场拥有者就是垄断者。在监管者缺位或不作为的情况下,这个垄断者总会巧立名目,设置各种规定,收取各种费用。市场外交易被禁止,商户只有选择在场内交易。

    总之,流通费用高的症结在或局部或整体的垄断。降低流通费用,必须打破垄断,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乔瑞庆)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降低流通费用外还应抓好其他问题?


多管齐下 提高流通效率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