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自从华夏银行员工涉嫌违规代售理财产品被曝光之后,关于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不规范的问题引起关注。近日,浙江金华又爆出前某银行职工私人账户卖理财产品。(12月12日 中国广播网)
投资者看到银行理财产品高利润的同时,却忽略了理财的产品带来的高风险。
当下,市民渐渐趋向于理性消费,对待每月的开销有了一个长远的计划,因此理财产品备受市民关注。而各家银行也都有属于自己的理财产品,由于理财产品收益要比正常在银行里储蓄高,且比购买股票等产品风险低,还有的银行甚至可以保证百分之百获得收益,因此理财产品备受市民关注。而之所以这些理财产品能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只因是两个字的“诱惑”:高息!
导致了银行的理财产品频出问题的原因很多,但大都集中在两个方面:
其一,之所以出现理财产品热,与金融部门为完成储蓄任务,增加揽储强度不无关系。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优,难免有金融部门在设计理财产品之初故意提高预期收益率,一些工作人员在推销理财产品时也有意无意地夸大高利息,强调低风险,以吸引顾客购买。
其二,部分银行董事会和高管层对发展理财的认识不够,没有从银行未来经营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制定理财业务的战略定位,统筹规划未来发展。部分银行仍存在不规范的理财产品运作方式;个别银行存在宣传、信息披露等方面不到位、投诉处理不及时、内控管理不严等问题,这同样也是社会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关注点,需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要解决银行理财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从管理部门的角度来讲,要对不断发展的理财产品市场有更多的监管。
其次,从银行的角度来讲,要更有效地通过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满足客户全方位、个性化的理财服务需求。一是要讲求诚信,把客户利益放在优先位置;二是要强化信息披露,及时、准确、完整地向客户揭示风险。
三是要创新与规范并重,不断加大理财产品创新力度,满足客户多层次理财业务需求。此外,银行要重视对银行理财从业人员和投资者的培训,提升银行理财业务的整体水平;最后,对于投资者客户来讲,要有更多的投资风险意识。因为理财产品跟储蓄存款是不一样的,在看到投资回报率的同时,还要考虑到风险。
理财产品频频出问题是中国银行业在竞相争夺存款机制背后所留下的恶果之一。银行通过发行、出售监管力度较低的理财产品来变相争夺存款,有些理财产品已沦为“庞氏骗局”。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管,为民众的财产保值增值提供有力保障。否则一旦失控,这将丧失民众对银行的信心。
面对眼花缭乱的理财产品,顾客一定要提高警惕,仔细阅读所要购买的理财产品合同,千万不可轻易被有些推销人员所忽悠。理财产品投资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在正常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投资者应该找专业人员来帮忙。同时要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了解投资者的权利、义务,明白中间的风险所在,不断的提高自己应对风险的能力。要知道,所有理财产品的利润与风险都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看重高利息,忽略了高风险,到时不能兑现必然吃亏,即使追究起来也很麻烦。因此,不是利息高就适合自己,要考虑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尤其警惕某些不正常的高息理财产品,切莫因贪图高息而被忽悠。(袁宝)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