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吉伟:华夏银行“理财门”需要反思什么?

2012年12月08日 09:26   来源:中国经济网   

    3日中午,50余人将位于上海陆家嘴的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大门围得水泄不通,这些人是从华夏银行购买“中鼎”系列产品的投资者,目前产品到期却无法收回成本。(12月4日《证券时报》)

    一款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付,致使投资者遭受损失,华夏银行“理财门”不断发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虽然事件真相还没有水落石出,围绕华夏银行究竟在这次“理财门”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责任如何界定、投资者损失由谁赔付,乃至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的风险到底有多大、需要怎样的监管以及影子银行的风险将对正规金融形成多大传染性等等一系列的问号都有待回答。但是,至少从目前已经掌握的信息来看,华夏银行“理财门”确实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银行理财业务需要更多透明化。理财业务已成为银行揽储的重要手段,也是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方向,被银行业寄予厚望。然而,现在中国银行业的理财业务还是如同一个黑箱,只对客户关心的收益夸夸其谈,而对于募集资金的投向、理财产品的风险等诸多细节则语焉不详。由于一般理财业务中银行作为委托人的身份参与,不承担最终风险,所以银行更注重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数量,而较少关注客户所承担的风险。因而,银行理财产品业务还需更透明化,需要向客户提供理财产品更全面的信息。

    其次,银行需要加强自身声誉风险管理。在很多人眼中,银行有政府撑腰,不会倒闭,因而对银行的信任达到无可复制的地步。然而,近年来,随着银行金融产品代理业务的不断增多,内部管理反而没有跟上,出现了很多存款后变保单、银行人员作为资金掮客将放高利贷等负面新闻,这严重损害了银行声誉。就华夏银行“理财门”事件看,华夏银行内部管理肯定存在问题。并且,华夏银行处理此次事件的态度并不积极,体现出银行店大欺客的傲慢,只是一味撇清与所代理产品的关系,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这表明,银行在处理与客户纠纷的时候还需要更多诚意,要做好自身声誉风险管理。

    再次,影子银行与中国银行业的风险传染不可忽视。中国金融抑制导致金融供给不足,影子银行的出现有利于补充正规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尤其是是在金融危机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后,我国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社会资金供不应求,影子银行更是野蛮生长。由于影子银行缺乏监管,其自身的风险更是不必多说。银行为了揽储以及腾挪信贷空间,加强了与影子银行的合作,使得正规金融与影子银行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为担忧的是,部分银行职员以所在银行为幌子,直接参与影子银行的操作,使得很多不明真相的客户受损。如今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影子银行的泡沫面临破裂风险,而这种金融风险也会进一步传导到银行等正规银行金融机构,需要重视和防范。

    最后,投资还需理性。我国部分投资者投资行为还不是很理性,更多注重投资收益,而不是很关注投资风险,尤其是购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更是放松了投资分析标准,想当然地认为银行会兜底。而这次华夏银行“理财门”也提示投资者,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在获得高收益的时候,你也在承担高风险了。因而,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需要更多做好法律、风险方面的分析,做到理性投资。

    华夏银行“理财门”涉及面有很大,社会影响很不好,在央行、银监会相继成立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专职机构不久后,社会舆论也很想看到上述部门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华夏银行“理财门”的最终真相我们拭目以待,但是教训还是早总结为好,以避免日后犯更大的错误。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银行私自冻结储户账户 银监会应加强监管

中国银行“储户千万巨款失踪”的连锁反应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