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勾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提出了2020年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的定量目标,也提出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等五大定性目标。相信今后几年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考评指标体系将会细化出台。有道是“樱桃还吃树难栽,不下苦功等不开”,在一个拥有13亿人的国家里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人人给力,时时用力,处处着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需决非一众之功。经济界人士埋头苦干,不能保证社会类指标完成;社会界人士顽强拼搏,不能保证文化类指标完成;文化界人士改革创新,不能保证生态类指标完成……同样的道理,没有少年儿童的奋发向上,全面小康社会即使建成也难守成;没有青壮年的顽强、艰苦、不懈奋斗,全面小康社会的蓝图落地只怕是遥遥无期;没有老年人的鼓励参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难有持久动力。唯有各行各业、各地各族人民一起行动、一道奋斗,才能如期完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大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需决非一时之功。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开拓奋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制度基础。如果我们躺在这些良好基础和成就上,像兔子那样睡起大觉来,兴起就干一阵、气泄就歇一段,不仅会坐失良机,让“乌龟”们超越而去,而且还可能毁掉先前累积的良好基础,使得全面小康社会成为海天间的美丽弧线可望而不可即。基础只是未来更好发展的底盘和根基,而不能永保发展顺利、前途无忧。只有不懈努力、不停奋斗,才会夯实物质基础而不是消减物质基础,才会稳固社会基础而不是瓦解社会基础,才会完善制度基础而不是破坏制度基础,从而确保如期或提前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决非一域之功。全面小康社会的“门槛”,跨入自有先后。但是,只有沿海东部地区迈进全面小康社会的门里,任由中西部地区被挡门外,自然算不上“全面建成”;只有发达地区冲在前列高歌猛进,任由落后地区远远落在后面,那也算不上“全面建成”;只有城市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抛下农村发展远远滞后,还是算不上“全面建成”……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统筹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经济社会、统筹人和自然、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中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能全面建成、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社会的成果,会由我们共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需由我们努力。目标就在眼前,机遇就在身边。让我们咬定目标、万众一心,永不动摇、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埋头干事创业、埋头学习求知,让青春和生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丽事业中焕发异彩。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