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敲就碎的井盖,是如何成为井盖的

2024-11-18 06:41 来源:光明网

  关于“井盖”的新闻,总能拨动人们的神经。近日,甘肃兰州一网民发布视频称,村里的道路在经过修缮后发生质量问题,马路中间的井盖甚至用铁锹一敲就碎。青白石街道石沟村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关注到此事后,已经联系相关人员去处理和更换井盖。

  从新闻视频中能直观看出,这一处的井盖薄如脆皮、承受力不足,当地居民可以毫不费力地就将其敲碎,这样的井盖显然是不符合建设标准的,甚至还可能存在致命隐患。如此不堪一击的污水下水井盖,不免让人心惊,如此井盖如何能守住人们“脚下的安全”呢?

  有村民反映,“7月左右村里对马路进行了修缮,前不久刚结束。有几个井盖施工时被压坏了,工程方换了几个新的。”也就是说,这些“带病”井盖是刚换上的,而且是项目方刚刚修缮完的道路。工程方偷工减料,以假冒伪劣的井盖堂而皇之地通过项目验收,这样拙劣又潜藏危害的做法,作为村一级的验收方在验收时显然没有“走心”;否则也不会在此事件曝光后,才后知后觉地进行处理和更换了。这种行为,既是对公帑的浪费,也是对当地居民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不论施工方还是验收方都难辞其咎。

  当前,对这批井盖进行更换,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惩戒是必要之举,唯有让相关责任方充分认识到事件的恶劣性和危害性,才有可能破除这种侥幸心理,也能在一定范围内起到警示作用。当务之急,也要调查清楚,谁在生产这些不符合标准的井盖?这批“带病”井盖又流向了哪里?这需要当地监管部门主动介入,深入调查,给人们一个满意的交代。毕竟,井盖安全,关系着人们的出行安全。如果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让相关责任者“看得见”,这样的后果未免太过惨痛,也是谁都承受不起的。

  应该看到,类似的劣质井盖事件并不罕见。今年年初,就有网友爆料称,重庆市秀山县中和街道廷昌街一下水道井盖疑似用竹签代替钢筋,引发极大关注。这类事件一再发生,也提醒监管部门做好常态化监督,对网上的爆料、投诉等及时关注,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尽早将制造和滥用假冒伪劣井盖的企业清退出市场。与此同时,也应根据《关于办理涉窨井盖相关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对造成相应后果的窨井盖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等,坚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井盖安全非小事。近些年,不少城市都在井盖治理上狠下功夫,实行精细化管理,井盖问题也得到了改善。然而,这起一敲就碎的井盖事件再次提示了,对于井盖的治理问题,不能只盯着大城市,对一些小城市甚至是基层地区,更需要投入力量、做好监管,谨防“带病”井盖流入。不论何时何地,守住人们“脚下的安全”,让人们安全出行,都应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落点。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一敲就碎的井盖,是如何成为井盖的

2024年11月18日 06:41   来源:光明网   余粒

  关于“井盖”的新闻,总能拨动人们的神经。近日,甘肃兰州一网民发布视频称,村里的道路在经过修缮后发生质量问题,马路中间的井盖甚至用铁锹一敲就碎。青白石街道石沟村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关注到此事后,已经联系相关人员去处理和更换井盖。

  从新闻视频中能直观看出,这一处的井盖薄如脆皮、承受力不足,当地居民可以毫不费力地就将其敲碎,这样的井盖显然是不符合建设标准的,甚至还可能存在致命隐患。如此不堪一击的污水下水井盖,不免让人心惊,如此井盖如何能守住人们“脚下的安全”呢?

  有村民反映,“7月左右村里对马路进行了修缮,前不久刚结束。有几个井盖施工时被压坏了,工程方换了几个新的。”也就是说,这些“带病”井盖是刚换上的,而且是项目方刚刚修缮完的道路。工程方偷工减料,以假冒伪劣的井盖堂而皇之地通过项目验收,这样拙劣又潜藏危害的做法,作为村一级的验收方在验收时显然没有“走心”;否则也不会在此事件曝光后,才后知后觉地进行处理和更换了。这种行为,既是对公帑的浪费,也是对当地居民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不论施工方还是验收方都难辞其咎。

  当前,对这批井盖进行更换,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惩戒是必要之举,唯有让相关责任方充分认识到事件的恶劣性和危害性,才有可能破除这种侥幸心理,也能在一定范围内起到警示作用。当务之急,也要调查清楚,谁在生产这些不符合标准的井盖?这批“带病”井盖又流向了哪里?这需要当地监管部门主动介入,深入调查,给人们一个满意的交代。毕竟,井盖安全,关系着人们的出行安全。如果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让相关责任者“看得见”,这样的后果未免太过惨痛,也是谁都承受不起的。

  应该看到,类似的劣质井盖事件并不罕见。今年年初,就有网友爆料称,重庆市秀山县中和街道廷昌街一下水道井盖疑似用竹签代替钢筋,引发极大关注。这类事件一再发生,也提醒监管部门做好常态化监督,对网上的爆料、投诉等及时关注,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尽早将制造和滥用假冒伪劣井盖的企业清退出市场。与此同时,也应根据《关于办理涉窨井盖相关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对造成相应后果的窨井盖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等,坚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井盖安全非小事。近些年,不少城市都在井盖治理上狠下功夫,实行精细化管理,井盖问题也得到了改善。然而,这起一敲就碎的井盖事件再次提示了,对于井盖的治理问题,不能只盯着大城市,对一些小城市甚至是基层地区,更需要投入力量、做好监管,谨防“带病”井盖流入。不论何时何地,守住人们“脚下的安全”,让人们安全出行,都应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落点。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