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房地产业商务活动指数比上月回升2.5个百分点,市场预期指数回升1.8个百分点,显示房地产景气水平有所改善。
笔者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前期城中村改造、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等存量政策渐次落地的效果逐步显现,市场信心得以逐步恢复。而且,近期多个部门接连出台重磅政策,协同发力,抓好存量政策落实和增量政策出台,用一套政策“组合拳”为市场回稳向好持续提供有力支持。
11月13日,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显示,调整优化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后,土地、财税、金融等领域均已有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增量政策落地。税收政策的优化、土地政策的调整、金融支持的加码,无疑为房地产行业注入新活力。
土地政策连接着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端。在住宅用地供应上控新增、盘存量,能够充分发挥土地储备“蓄水池”和投放调节的功能。自然资源部11月11日明确支持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这给盘活存量土地带来了资金支持,同时,对于减少市场存量土地规模、改善供求关系有重要意义。
税收政策关系到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端。《公告》显示,加大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力度,直接降低了购房者在交易环节的税费成本。据中指研究院测算,政策出台后,面积分别为100平方米、150平方米的住宅,以单价5万元计算,首套契税分别优惠2.5万元、11.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