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日前,在长沙举行的“2012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市长论坛暨第九届名楼年会”上传出消息,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计划集体“打包”申遗。据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有关负责人称,由于各地“还没有达成完全统一的意见,还在协调中”,因此目前将“联合申遗”工作暂缓,但中国名楼协会明年将继续高举申遗大旗。(综合《长沙晚报》、《北京晨报》有关报道)
现代新修的建筑成遗产太“神奇”
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应是一项严肃的事情,申遗有着非常繁复的过程,包括候选地提名、现场调查、判断登记、最后审议、正式登记等,如果现代新修的建筑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那未免也太“神奇”了些。【
详细】
别入戏太深了
十大名楼联合申遗目前还只是设想,以上分析也不妨当作一种揣测。基于当前舆论,我看相关机构还是收起这个想法吧,千万别入戏太深了——那也纯粹是浪费表情。特别是十大名楼中的那些国家文保单位,其实没必要蹚这个浑水。【
详细】
不能陷入门票经济怪圈
从申遗的申报程序上,保证文化保护的纯粹性;另一方面,从旅游产业发展的模式上,打破“门票经济”的怪圈,让文化遗产成为旅游的一个环节而非全部。此外,完善文化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遏制地方重利用、轻保护的政绩冲动。【
详细】
以假傍真动机可疑
很多申遗本身的动机也是可疑的,到底是保护的成分多一点,还是更多的是“政绩工程”和“涨价工程”的变体?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借世界遗产之名来赢得政绩。对于专家而言,调研论证做申报文本,那也是一笔可观的费用。对于景区而言,申遗更是摇钱树。当然,前期投入也是不菲的。2010年8月,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在此次“申遗”所付出的10亿元中,国家级贫困县新宁承担了4.5亿元。如果申遗不成功这笔钱无疑打了水漂,这无异于一场赌博。【
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申遗热要么被痛批为“政绩工程”,要么被怀疑是借申遗之名而行涨价之实。最终的申遗成果只怕会沦为地方兜售牟利的工具,难怪有人说这是在“拿我们的钱申遗再涨我们的价”。显然这种做法欠妥,与其一窝蜂扎进“申遗崇拜症”中,不如唤醒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这比贴上“世界文化遗产”的标签更来的有意义。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