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警惕“金银月饼”成为“糖衣炮弹”(图)

2012年09月26日 09:29   来源:荆楚网   温长春

金银月饼

  临近中秋,北京一家公司推出多款用真金白银制造的月饼,价格最贵的黄金月饼售价为47620元/套。据银行一位理财经理称,上述金银月饼很畅销,“我们周围全是政府机关,各地过节来送礼的买得多。”据专家介绍,金银月饼价格远远背离金银本身价格,不具备投资价值。”(9月25日人民网)

  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月饼则是中秋节走亲访友联络感情的节日礼物。中秋节食用月饼,寓意团圆美好,而今,却被商家赋予了新的含义。金银月饼,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饼”。而这样的月饼,必然会让寻常百姓望尘莫及。那么,这些“天价月饼”到底会由谁来消费呢?笔者看来,这些“天价月饼”很有可能会沦为腐败的推手,会成为把官员们“拉下水”的“糖衣炮弹”。

  与以往的送烟酒、送购物卡相比,中秋佳节送金银月饼无疑更有隐蔽性。对于行贿者,说起来送的是“月饼”,是每个家庭过节的必备之物,可以从字面上避免“行贿”那层尴尬,让那些实权派更容易“入彀”。对于受贿人,也就有了了比收受现金更好的借口,即使万一被查处,也可以装作只知是月饼而不知是金银。而且,这样“实惠”而又堂皇的月饼实在让人难以推拒。

  在此,笔者要提醒我们的政府公职人员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莫要成为“金银月饼”的饼下亡魂。同时,希望各级纪委部门能够高度关注,拿出更多举措,防止官员节日期间腐败。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