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警察枪杀村民的悲剧根源在哪?

2012年09月24日 09:57   来源:中国江苏网   肖勇

  据新华网报道,21日9时许,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二十里村一户村民因政府修路占地纠纷,与前来处警警察发生冲突,警方开枪致村民王树杰死亡,击伤其父亲腿部。

  又是一起严重的警民冲突,况且又和拆迁有关,这里面的复杂性,不能仅仅看现场表现,如果仅仅在这个层面来看待,那么这样的悲剧纠纷就不可能终止。

  因为拆迁导致的悲剧南北东西都有,“嘉禾事件”、“宜黄县拆迁自焚事件”、“巧家爆炸事件”、“乌坎群体事件”,都与征地有关,教训惨痛。拆是百姓苦,不拆还是百姓苦,如何走出怪圈,最好的办法,就是老生常谈的尽快将权力关进笼子,警察在处理公民利益纠纷时刻,能不能配枪,即使配枪如何使用,看起来是表明问题,其实质是利益集团利用警察的强权力,欺凌弱小。

  比如辽宁这起事件,作为当地政府的喉舌是这样表述和定性的,王树杰及家人对距道路红线外304米处的一处住宅提出高价补偿的要求,因未得到满足,王树杰一家4人阻挠施工,双方僵持。这就将责任归属到王树杰一家的无理取闹,事实是这样吗?

  请看新华网转引人民日报记者报道:记者调查发现,该事件源于占地纠纷。兴隆台区有关部门在没有和村民达成拆迁补偿协议、且没有法院判决的情况下违法强拆,导致矛盾迅速激化。这个报道应该比较切实现实,因为所有的和强拆相关的悲剧,尽管形式各有各的不同,实质是那样的相似,就是弱势一方的利益如何保障的问题。

  从这两个不同的记者调查看出,问题的复杂不是现场现象所能反映的,即使如此,东北新闻闻网的现场表述,也给我们沉重的思考,那就是面对经济纠纷矛盾有可能激化的现场,警察临场处理的准则到低是什么?

  是使用公权强制力压制一方,不顾事态恶化?还是利用公权力的法律威严,有效化解冲突。显然警察作为公权强制力的代表,位置没有摆正。这起案件来看,在现场那么激烈的情况下,警察没有有效化解矛盾,反而利用公权力激化了已经激烈的现场矛盾。如果有假如,当警察张研进入现场,能有效安抚王树杰一家的情绪,也不会导致后来的现场失控,倒是因为强权力的驱使,面对经济纠纷一方喷辣椒水、开枪威吓等等,就是这点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悲剧发生。

  我们不否认后来失控的现场,警察张研的生命受到威胁,但是张研轻率用枪是矛盾的激发点,因此警察打死王树杰,绝对不是执行公务的行为,不是滥用职权,也是防卫过当的问题。但是实质的背后。还是警方在处理经济利益纠纷的时候,该不该配枪,又如何使用使用配枪,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深刻反思,警察下一步就会在经济纠纷中轻率用枪,而悲剧也就随着不断发生。

相关评论:

 

盘锦因征地冲突砍伤警察 真相不能有两个版本

征地拆迁何时能实现“警力不必参与”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