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子:温州区域经济的产业空心化危机远未结束

2012年09月23日 06: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1年,温州GDP产值3351亿元,涨幅达9.5%,超过全省水平。但这是在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2%情况下取得的。而今年上半年,温州GDP涨幅仅5%,列全省11市末尾。连生产总值绝对数也被绍兴市超越,退居全省第四。温州已跌出浙江经济的“第一阵营”。

    在实体经济方面,曾经创造过无数辉煌奇迹的温州民营经济,由于其一直处于低端制造业和出口领域,至今仍是温州支柱产业,其高新技术产业对GDP的贡献仅10%。温州经济的现状简单概括就是,高端产业引不进来、中端产业转移出去、低端产业留在本地。温州区域经济整个工业产业链越来越低端化。

    温州区域经济一个显著的特征被普遍认为是:实体经济发展滞后与金融业快速发展之间的严重不匹配,导致产业空心化和经济虚拟化或经济金融化。这个特征另一种描述是:由于在实体经济中寻找不到更多的投资机会,资本开始脱离温州实体经济、脱离温州本土区域经济。

    温州区域经济遭遇了产业空心化问题。所谓“产业空心化”,是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转移到国外或区域外,使物质生产在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或区域内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比例关系严重失调。

    “产业空心化”问题并非温州区域经济的特殊现象,可能与人们普遍观点相反的是,在笔者看来,这恰是温州区域经济的民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也就是说,温州经济在这点先于并重于中国经济表现。

    温州区域经济在这轮产业空心化和虚拟经济过度化所导致的危机中,有几个问题必须加以澄清:

    第一,这是经济快速发展规律的必然现象,尤其是温州民营的市场经济。

    第二,温州人的“炒”风(房地产、煤矿和有色金属、民间借贷市场以及部分商品)盛行的根源在于,政府的融、投资全面管制——实体经济缺乏民营经济更好的投资机会、金融业正当合理的投资机会被行政、法律和法规全面严厉限制。中国房地产泡沫和民间高利贷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对融、投资领域、渠道、工具的严格限制和管制。

    第三,温州区域经济危机仍在进行中,远未结束。接下来,温州应该首先认识危机;其次应该敬畏危机;最后才是如何应对。

    第四,世界上还没有无经济危机和衰退下,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先例。温州区域经济也不可能列外。温州区域经济的未来是美国式还是日本式的危机和衰退后路径,才是至关重要的命题和结局。(曲子)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救温州"将成伪命题 温州新模式或可"救"中国

理解“温州模式救中国”的要旨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