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林:粮食安全何以成为APEC会议的优先议题?

2012年09月10日 10: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9月8日至9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葳)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粮食安全被列为四大优先议题之一。峰会各成员将就上述议题进行磋商,旨在进一步加强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繁荣,尤其关注能源、商业与粮食安全领域的可持续发展。(9月9日《第一财经日报》)

    其实,该话题也曾被列入今年6月在墨西哥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内容。从今年5月到9月,G20、APEC和联合国官员对于粮食安全问题已讨论不少于10次。这并非释放恐慌的信号,相反,官员们密集讨论这个问题旨在避免粮食出口限制和囤积等政策重新出台。正是在2007年至2008年期间,类似政策把大宗农产品短缺升级成为3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当然,导致粮食安全问题关注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包括美国、俄罗斯等在内的多个产粮大国因严重旱情已出现粮食产量大跌,从而导致了粮价新一轮的飙升。自今年6月以来,玉米、大豆和小麦价格的涨幅已达30%至50%。其中,玉米价格已创下历史新高,超过2007年至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时的水平。

    联合国8月上旬发布报告称,7月世界食品价格上升6%,其中玉米价格变化最为显著。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玉米出口国,其玉米出口总量占全世界出口量的一半,由于其产量受大旱影响,导致玉米价格在最近三个月的时间内飙升了23%。

    事实上,这次全球粮价上涨的主要幕后“推手”正是美国,它遭遇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导致包括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生产受损。除了美国,俄罗斯、印度等主要产粮国的旱情也在推动国际粮价上涨,这将威胁到世界贫困人口和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社会动荡。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国家可能利用粮食危机为自己谋利。其实,早在二战之后,随着美国在世界粮食市场上的主导地位逐步确立,“粮食武器”就开始成为美国达到政治诉求、遏制战略对手的重要手段。其中,屡次被使用的粮食禁运就是一个典型。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国际上一共发生了10次粮食禁运,其中由美国发起的占8次。

    虽然伴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粮食禁运”的威力大不如前,但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依然掌控着全球农产品贸易的主导权。这一客观条件决定了美国的“粮食武器”随时可能以新的面目出现。尽管今年美国遭受了大旱,导致粮食减产,但这场全球粮食危机中,它却可能因祸得福,成为唯一的赢家。

    粮食安全并非只是其他国家的话题,中国当前也必须高度重视。实际上,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五大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粮食产需缺口扩大。预计到2020年,中国粮食需求总量将达11450亿斤。按照粮食自给率95%测算,2020年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达到10800亿斤以上才行。

    显然,中国粮食实际需求与粮食产出存在着较大差距。今后中国1万亿的粮食缺口将通过国外进口来弥补。这当中,美国将成为中国粮食的主要供应国。近年来,中国从美国进口玉米、大豆、小麦等农产品,其数量呈上升趋势。美国似乎在充当“中国粮仓”的角色。正如中国是美国的债主一样,美国也可能成为中国的“农夫”。但这也许是一个不详之兆。

    日本的《选择》月刊曾发表题为《美国用“粮食战略”维系世界霸权》的文章称,美国内政外交的大前提是“以粮食为国家根本”,而不是核武器和金融。美国政府与其粮商们建立了遍布世界的信息网络,其信息收集能力超过间谍机关。与军工联合体相比,它们更多地左右着美国的内政和外交。

    无论今年的G20,还是APEC,讨论粮食安全问题只是开始,今后还有许多棘手的难题等待解决。由于粮食满足的是人类基本的生存需要,因此粮食安全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它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

    这一点从入世谈判中就可以管窥一斑。中国加入WTO,签订的第一个协议就是《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美国当时便提出,粮食等农产品贸易分歧不解决,就不能与中国进入实质性的谈判。可以说,美国在以粮食作为武器实现其国际战略目标的问题上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邱林)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王振峰:下半年还需绷紧粮食安全这根敏感神经

张国栋:“储藏不当”之外 粮食还有更严重问题

从玉米增加进口看粮食安全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