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在广西强调的“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引各方关注。媒体、专家们纷纷开始解读和猜测“下限”的具体数据,从而分析下步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势。有关专家认为,经济增长的“下限”是保证年度GDP增长率不低于7.5%;有政府人士预期,投资、消费政策方面会有一定的宽松。从而得出了“温和刺激可能出台”的结论。这使得今天股市如同打鸡血一样暴涨:沪综指收盘上涨64.87点,涨幅高达3.23%,创下年内最大单日涨幅。(7月11日《第一财经日报》)
当前,我国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实体经济不景气在加剧蔓延。
经济增速从2011年开始下滑,在2012年底短暂回升后,今年一季度再次回落至7.7%。有机构预测今年第二季度可能继续下降到7.4%。同时,地方债务风险、影子银行风险、银行业不良贷款上升风险等金融风险又凸显出来。
面对如此困难复杂的经济形势,宏观政策到底如何办?该松还是该紧?对此,新一届政府痛定思痛采取了去杠杆化、去泡沫化,结构性改革、向改革要发展红利,避免大规模刺激计划、向盘活存量要发展资本资金的思路,被美誉为“克强经济学”。
然而,“克强经济学”正面临着投资消费低迷、出口停滞导致经济可能出现下滑幅度过大的严峻考验。如果经济增速滑落太深,导致失业率大幅度上升甚至恶化,哪个政府也不会坐视不管,包括作为世界经济老大的美国。
李克强总理提出经济增速不滑出“下限”的要求。如何理解这个“下限”,“下限”的标准又在哪儿呢?
李克强在多个场合也强调,中国需要7%的年度经济增速才能实现在2020年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番的目标。可以说,中国经济年度平均增长率的“下限”应该是7%。当然,不是每一年都在7%以上,而是到2020年平均每年增长率为7%。只有保持这个经济增速,才能完成每年900万以上就业岗位的年度目标。
到2020年经济年平均增速7%是“下限”也是“底线”,但是,在这不到8年中每年具体增速可能高也可能低,也就是说具体到每一年的经济增速“下限”可能更低。华尔街日报认为:李克强近来的表态也暗示,北京对于经济放缓的容忍度可能比外界之前预计的要高。汇丰(HSBC)研究中国问题的经济学家马晓萍说,“以前觉得政府对GDP增速的底限是7%,现在看起来可能更低。”
面对经济下滑压力增大,“不出台大规模刺激计划”绝不是坐视不管、无所作为。“稳中有为”要求,通过政府在税收收费上改革让利,下决心控制住高房价高物价,将13亿人的巨大消费潜力挖掘出来。“稳中有为”要求,对经济发展中的流动性不足问题要通过盘活财政货币信贷存量、激活民间资本投资,来保证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中的足够流动性支持。
“稳中有为”要求,重要的是去杠杆、去库存、调结构、增内涵、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各生产要素效率。切切实实使得节能减排、收入差距、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发展、空气水食品安全等得到较大改善和改变。
因此,可以说“温和刺激政策可能出台”的言论是对李克强总理经济增速下限论的严重误解误读歪解和误导性猜测。(余丰慧)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李克强的“按兵不动”与“大动干戈”
认清“克强经济学”背后的国情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