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风:群雄逐鹿支付领域 蛋糕分享规则超预期

2013年07月12日 06:37   来源:中国经济网   

    翘首以盼的第7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尘埃落定。7月10日,百度旗下的百付宝以及新浪支付等公司对外宣布,获得央行颁发的第7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此次,共发放了27张牌照,至此,央行共发放了250张牌照。(7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

    “250”,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数字。数字背后是大多数中国网民并不知道有如此之多的“第三方支付”渠道,如果不是此次百度、新浪等互联网巨头也参与申请牌照,“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还要持续更长的时间。

    互联网巨头们打的算盘其实很明显,获得支付牌照后,“新浪将围绕微博的商业化来构建一套生态闭环。”也就是说,中国新的互联网竞争模式开始“以自我产品为中心”的时代真正到来了。不可忽略的是,所有的互联网巨头包括之前的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都是依托了移动电话支付的技术平台。说得更直白些,移动互联网生态需要靠支付支撑,PC时代过渡到移动客户端时代后,想要产生客户黏性就需要有自己的支付手段。

    有自己的移动客户端,却未必就代表需要有自己的支付牌照。在本轮发放的27张牌照之前,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12.9万亿,同比增长54.2%。而支付宝占据了近50%的市场份额,财付通占比20%,余下的30%被银联在线、快钱、汇付天下、易宝、环迅等瓜分。百度和新浪在用户群上的庞大数字是两个巨头伸手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主要原因,肥水不流外人田当然是理所应当的好事,遗憾的是,模仿成为中国互联网深入骨髓的天然缺陷的时候,网民的习惯性是难以更改的——不得不承认,优先选择自己习惯了的支付渠道为支付宝拥有无可匹敌的“江湖地位”,以及马云的个人号召力都提供最有价值的保障。

    在网民还没有来及尽量去尝试各个第三方支付渠道服务的时候,央行颁发的250张牌照已经铺天盖地而来,远远超过了网民消费的预期。第三方支付牌照是块大蛋糕,央行坐地审批,资源的分享、蛋糕的切割都令人产生无限遐想。互联网巨头们为了利益头破血流地拿牌之后是不是有网民买账还真的说不好。

    250张牌照的竞争态势下,最重要的还是“规模化的账号体系”的建立,支付宝的个人账户体系正在受微信的挤压和威胁,连支付宝自己都声称要“向微信学习”,对微信来说,如果能够有象Facebook一样的国际化能力,可能中国整个互联网支付生态环境还能提高一个档次。(吴秋风)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第三方支付“阳光化”,监管不可缺位

 

第三方支付 用产品和服务创新避免同质化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