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言众议:凤凰古城游客锐减 自食门票经济苦果

2013年05月03日 06: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刚刚过去的几天,是收费风波以来凤凰古城经历的第一个小长假,这也是凤凰“门票新政”后面临的第一次“大考”。由于连日来古城收费引发各方口诛笔伐,收费政策也在微调。今年“五一”期间,古城对于散客并没有严格查票,查票点几乎形同虚设。而凤凰县官方表示,这是人性化管理和照顾商户们的利益。但商户们表示,由于游客“用脚投票”,今年“五一”,古城的游客数量只有去年“五一”的四成,还是希望回到免费时代。(5月1日《广州日报》)

 



    凤凰古城门票经济得不偿失

    中国经济网网友 许一力

    门票新政让凤凰古城落入舆论漩涡。对国内诸多景区来说,如何在直观的门票收益和景区商业之间找到平衡,本身就是一道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经济学难题。

    不少地方,在门票收入的直观财政收益诱导下,让旅游产业陷入门票依赖的畸形发展中,从而忽略了旅游产业链条的综合发展,导致恶性循环。门票价格越抬越高,产业对于门票收入过度依赖以至于门票的排他性抑制了其他环节产业的发展。很简单,门票支出占消费者旅游支出预期的比例越高,消费人群在景点食宿等其他方面的支出预算就会越低。畸形的高门票抑制了民众的旅游热情,同时也不利于推动国内消费升级。

    与过去相比,中国旅游业该做出点改变了。尽管从客观角度来说,很多落后地区的风景名胜区为当地财政带来可观收入,他们目前还得依赖,然而对于更多具有知名度并且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的景区来说,逐渐告别门票依赖,恰恰是一种进步。去年黄金周,国家公布了首批80个减免门票费用的景点名单,可见在政策上,免费旅游也是大势所趋。从这个角度来说,凤凰选择收费模式,无论是初衷还是结果,都是得不偿失,而其中的苦果,也只能地方政府自己咽下。

    “游客锐减”乃凤凰古城自酿的“苦果”

    中国经济网网友 陈国琴

    “五一”期间游客数量大幅下滑,这不仅给凤凰当地政府敲响警钟,也为各地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提供了教训。过去,凤凰古城一直未收取门票,这也成为其吸引更多游客的一大亮点。当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凤凰古城时,对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特色产品等诸多产业的发展以及劳动力顺利就业都不无裨益,免费门票传递出的“正效应”不容小觑。

    可以说,过去长期坚持的“免票政策”,恰恰体现了凤凰古城的“营销智慧”。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百姓增收致富带来的推动效应,显然要比门票收入大得多。相比之下,因收取门票导致的“游客数量锐减”,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当地有关部门的决策“败笔”。面对如此尴尬困境,希望当地政府妥善自纠,重新让凤凰古城回归“免费时代”。

    近年来,陕西安康、海南三亚、四川成都等诸多地区都大刀阔斧地发展旅游产业,希望各地能引以为戒,既不要让高价门票将百姓拒之于秀美山川之外,也不要让高价门票阻碍了各地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

    谁能还凤凰古城的清新和安逸?

    中国经济网网友 老班长

    从开始旅游开发到现在,十多年来,向来以悠久的文化和优雅的民俗著称的凤凰古城变成了一座近乎“全民皆商”的小城。

    人们选择到此旅游的初衷,是想远离喧嚣忙碌的大城市,到有着浓厚历史文化的小镇去寻求心灵和精神的暂时放松。可是凤凰古城已被过度开发为一个有着浓重商业气息的小镇,少了当初的那份质朴和幽静,比都市还要喧嚣,全无宁静小镇的魅力,变了味儿的民俗小镇让人心生遗憾。

    过度开发加之管理混乱为小镇埋下安全隐患,“黑导游”、“拍照族”、“背篓族”、“私船族”等活跃在古镇,他们使游客体会不到舒适和安逸。对当地管理者来说,不应只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要给古镇旅游的持续发展提供生存空间。期待小镇恢复往日的美丽,保持民俗原生态。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友向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的投稿,征稿邮箱:cepl#mail.ce.cn(#改为@)。

 

更多热点话题请点击>>>网言众议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