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栋:天然气不涨价 资源价改应走出"一改就涨"怪圈

2013年03月26日 11:17   来源:中国经济网   

    25日,“传下月起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每立方或涨1元”的消息迅速占据了各大网站的头条。这条消息称,从4月起,我国天然气价格将进行大幅度上涨,其各地零售终端价格将达到3元-3.5元/立方米区位,进而逼向4元大关。当天,一位国家发改委官员称:“这个消息是无稽之谈。”他指出,中国天然气价格偏低,需要进行调整是肯定的,但鉴于天然气是关系民生的基础能源,其波动对GDP等影响巨大,因此如何实现气价改革,特别是实现国内气价的市场化,相关政府部门十分慎重,绝不会轻易做出决定。(3月26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人们高度关注涨价的消息,有一个背景,那就是:一改就涨似乎已渐成“规律”。

    天然气涨价,虽然能“给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带来最直接与最大的利好”,但对消费者而言,却可能不是一个好消息。按照此前那条消息中的说法,天然气平均提价幅度在0.6元-0.8元/立方米。若考虑中亚进口天然气价格偏高因素,涨幅甚至可能达到1元/立方米。随之,生产和生活两大成本都将增高,对制造企业和广大民众日常生活影响巨大。

    天然气价格该不该涨?赞成者说,现在全球天然气竞争日趋激烈,国内企业越来越难以承受价格倒挂带来的压力,只有与国际接轨才能增强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减轻财政负担。新任财政部长也说,中国能源方面价格太低,导致能源浪费动力较大而节能动力不足。

    反对者则认为,国内天然气价格应该顺应和符合国情,这样才能避免国际经济大循环带来的不利影响,才能利国利民。更何况,天然气价格紧系人民生活,政府应做好把控,企业不可贸然涨价。

    其实,天然气价格涨与不涨,我们是无可奈何的。不过,涨价可以,但既然是以与国际接轨名义提的价,那如果国际天然气价格下滑,国内的价格就得一同下调,而不能是只涨不降。

    其实,有涨有跌才是价改的真谛,才符合常理。否则,“价改方案”干脆直言叫“涨价方案”好了。怕就怕打着改革的大旗或借口改革,行涨价之实。如果有关部门能从公共的层面上考虑天然气价格,路线或许能够清晰许多。

    价格调整是个利益博弈的过程,怎样调整关键要看以哪方面利益为重。如果居民收入不增加,那么居民在必要生活消费中的支出越少,在自由消费中的消费量就会多一些;相反,必要支出不断增长,自由消费的信心必然不足。以此来看,如果承认扩大内需是当前一切经济行为的最大目标,承认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最大动力,那么,包括天然气在内的资源价改,就需慎重考虑价格上涨,尤其是大幅度的上涨。(张国栋)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天然气涨价何来“嘘”声一片?

 

天然气价改试点要兼顾公众利益

 

取消煤炭价格双轨制 资源品价改或成年末重头戏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