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纯清代表:以深度转型支撑全面小康

2013年03月11日 07:1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刘存瑞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就加快转型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山西作为中部省份、能源大省和老工业基地,全面建成小康任务艰巨,在这方面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袁纯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中国梦”的重要体现。山西始终把同步建成小康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一个崇高历史使命、一切努力的全部追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将“两件大事”置于全省发展的龙头地位,一件是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一件是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距离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我们必须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紧紧围绕小康这个“总目标”、牢牢抓住转型这把“总钥匙”,在转型中逐步拉长补齐小康指标“短板”,努力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记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山西工作的着力点有哪些?

  袁纯清:我们主要是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通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实力后劲。经济是基础、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煤是山西最大的优势,是加速建成小康的“牛鼻子”,也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我们把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作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做到煤与非煤整体联动、地下与地上一体开发、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同步壮大,煤炭产业实现了规模、集约、高效发展,形成了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和3个50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非煤产业快速发展,在由煤炭大省向现代产业大省跨越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转型是一个从易到难、由点到面、逐步深化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主题主线总基调,继续下功夫推动自觉转型、全面转型、深度转型,努力实现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粗放高耗增长向集约绿色发展转变、煤电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和现代产业基地转变、资源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转变、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

  第二,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转型发展是一种包容性增长,是惠民生、促和谐的发展,是最具说服力的小康。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无后顾之忧,在提高收入水平中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生活,在提高健康水平中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在提高科技教育水平中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让人民群众更有幸福感、安全感,向着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所养、住有宜居的方向不断迈进。

  第三,通过持之以恒努力建设美丽山西。全面小康是一个能够全方位展现自然之美、环境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精神之美的小康。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加快转型发展牢牢捆绑起来、对接起来、联动起来,在保持“生态美”中实现“百姓富”,在赢得“绿水青山”的同时换来“金山银山”,使人民群众不光有房住、有钱花,还要有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努力建设发展方式优化、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美丽山西”。

  记者:山西是革命老区,还有不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在加快扶贫开发上有什么打算?

  袁纯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难啃的“硬骨头”在贫困地区。山西目前还有58个贫困县、412万贫困人口,且发展基础弱、生存条件差、贫困程度深,需要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打一场扶贫开发的攻坚战。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着力实现扶贫开发板块突破、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实施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重点帮助6000多个纯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贫困村脱贫致富。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实现翻番目标。山西省将始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在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中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