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2月27日: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政府采购"钱多人傻"?

2013年02月27日 13:29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的一项研究显示,研究采集样本中高达八成的政府采购商品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豪华采购”、“天价采购”层出不穷。其中最极端的一个例子是,一台普通的台式电脑政府采购价达到惊人的9万多元,而市场价不过才2000多元,相差几十倍。(2月26日《中国青年报》)


    2千元电脑花9万,政府采购“钱多人傻”?

    连老太太到市场买菜,都会讨价还价、货比三家,中国改革开放已逾30年,却还有人买东西时“就买贵的,不选对的”,这实在让人深思。【详细
   
    如此花钱不眨眼,是钱多人傻吗?钱多,是肯定的,但未必人傻。“2千元电脑花9万”,也许是一个极端的个例。然而,政府采购普遍高于市场价却是事实。俗话说,无利不起早。政府采购价格异常,其中必然存在着权钱交易的腐败。只要采购的整个过程不实行“阳光”操作,一些官员为了一己私利,就必然会产生谋取私利的冲动,与商家配合默契的共同张开大嘴,去啃食公共财政这块“大肥肉”。【详细

    管住乱花钱的手,不能只靠道德自觉

    虽说迫于舆论的压力,相关部门纠正了一些曝光出来的政府天价采购案例,但是“隔墙扔砖头”式的监管模式打破不了“钱多人傻”的政府采购潜规则。窃以为,要打破政府采购高于市场价的怪现象,指望政府采购者权力自律,学会精打细算,买对不买贵,并不现实。【详细
    
    原则性地规定,远远不够。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但这一规定的落实情况却并不理想。在不少地方,除了必须公布的采购目录、招标中标公告等,商品型号、成交单价等关键信息,都被选择性忽略,所以才有某科研机关采购了天价打印机内存条后,“涉及特殊专业要求”的说辞。【详细
    
    公开透明、赋予公众监督权才能提高政府采购的公信力

    其实,问题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更在于执行中的偏差。比如因审核不严造成预算过高,存在不花白不花心理;因监管不严造成权力过分集中,供应商由原来需要到处跑关系,发展为“拿下一人”即可等等。事实上,即便问题很多,但集中采购依然是目前公认的政府采购形式。不过在种种原因之中,在笔者看来最关键的,还在于采购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度远远不够。

    缺少了信息透明,政府采购不但在最关键的价格方面得不到保证,造成资金的浪费,也为以权谋私、引发腐败行为乃至违法犯罪埋下了隐患。更重要的是,在政府采购制度先进和程序正义的外衣下,所有可能存在的权力交易和腐败都变得更加隐蔽,很难被揭露。或许,这也是政府采购中的问题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

    只有保证信息透明,让政府采购接受更多来自外部的监督,才能实现公共资金的最大价值,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客观上,也可以预防和打击违法腐败行为。【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政府采购是不是“钱多人傻”?采购信息不透明、缺少公众监督更惹人心生疑虑,政府采购背后是否存在暗箱操作、腐败交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更需要制度的完善及落实。政府采购法早已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那么,现在回答公众疑虑,更需要这一规定落到实处。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