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环保局长被邀下河游泳 呼唤重建干群“鱼水情”

2013年02月21日 14:42   来源:大江网   谢奇霖

  近日,不断有网友在微博上悬赏数十万元,邀请温州市一些基层的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以亲身体验当地严重的河道污染现状。“邀请局长下河游泳”经过网络媒体的热炒后,成为新的舆论热点话题。

  “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口号,源于2012年年初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在调研城市污水治理工作时,所提出的“检验温瑞塘河治污成效,不以部门报上来的数据为准,要以环保局长和公用集团董事长带头下河游泳为准”这一理念。这句话在温州社会各界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并使“局长下河游泳”这样的话题牢牢扎根于温州百姓心中。后来,借着雾霾天气带来的新一轮环保热潮,该话题再次被提上网络平台,从一地区性话题成为全国性的热点新闻。

  从表面上看,这一话题折射出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的担忧,以及对环保部门治污不力的嘲讽。但是从深层次上看,这一话题反映的却是人们对领导干部远离基层生活、习惯于“夸夸其谈”等行为的不满。

  一直以来,党员干部跟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但是近些年来,一部分“鱼”跃过了龙门,成了高高在上的“龙”,离“水”却越来越远。他们下基层调研的时候,清场闭馆,满足于人为营造的各种假象;他们汇报工作的时候,文过饰非,用各种高深莫测的专业词汇和数据来掩盖现实工作的不足。他们用这种自娱自乐的态度对待与百姓利益相关的民生大事,不但耽误了事情,还给百姓留下了“夸夸其谈”、“不务正业”的恶劣形象。

  中央提出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也正是针对这种不良风气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因此,当我们看到“邀请局长下河游泳”这一话题时,切莫将其当作一种“闹剧”,而是应当予以深刻的反思,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改正。我相信,民众的这种邀请并非恶意,而是表达了“水”对“鱼”的深情呼唤。只要领导干部们切实按照中央的要求改进作风,放低身段,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重建“鱼水情”。那么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局长与百姓共同欢乐畅游在清澈美丽的塘河之中。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