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1个月,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1万亿元,同比增长8.9%;实现利润总额1.1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谈到2012年央企经营情况时,国资委主任王勇告诉记者,“很多央企的利润都是一点一点抠出来的。”(12月25日 《经济参考报》)
中央企业通常都是我国各大行业的“豪门”,他们的营收形势当然对整个国民经济起着重大影响。在整体内外经济不确定、困难重重的状况下,央企贡献出红灿灿的“业绩”数字,国资委兴高采烈地“鼓掌”也是可以理解的,假如央企获取巨额丰厚利润能做到两个“未”——即“未向公众转嫁成本、未损失公众利益”,它也应该同样赢得国民一片喝彩掌声。
中央企业赚取利润不单要学会“抠”,更要靠“挣”,“抠”只是简单的“理家”行为,“挣”才是真功夫,有本事!
央企要有“挣”的本领,就要更多地脱离“政策性”的给养。
央企作为维护经济稳定和保增长的中坚力量,其利润的来源及其构成不少是来自政策上照顾。央企利润较为集中的银行、石油、电力、电信等少数行业的垄断性质不言自明,它们与广大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生存困境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不少人认为,在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中,相当多的投资项目由央企承担,使得央企成为该轮经济刺激计划的主要受益者;如今,在新的一轮投资大潮中,虽然有更多地强调了“民资”元素,但这种政策的倾斜和政策本身的效应和倾向也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此外,一次次的诸如价格要素等的“改革”,公众听到的不是“掌声”,而是更多的“涨声”,难免令坊间发出质疑之声:央企巨额利润的背后,有多少是我们的腰包在撑着?
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有的行业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考量,由国家管制且准入门槛高,由央企来做也是理所应当的,其保持着与它担负的社会责任相符的利润水平也是利于长足发展,公众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当下众多中小企业还是压力重重,日子艰难,与央企的日子却“风光独好”,获利颇丰相比大相径庭。也从侧面说明了,在落实扶持中小企和民营企业的力度与政策执行力尚有许多不足,这并非中国经济长远发展使人高兴的“福音”。
事实上,央企负责人会议的“六项任务”也是强调要“挣”的这些真功夫、真本事,要搞好关键在落实,并要有执行力。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央企应该拿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尊重市场经济原则的“挣”取利润真本领,加快国企体制改革,强化社会责任,提升管理和创新水平;如此之下,中央企业收获“大丰收”,普通大众必定会给予真诚地回应。(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