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提供的信息显示,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1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增速比10月增长1.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增速反弹。(12月14日人民网)
连续两个月用电量增速反弹,特别是第二产业用电量反弹,说明经济回暖的迹象已比较明显。
众所周知,用电量被称作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用电量的变化,常常反映了经济的运行态势和变化趋势。如果能够一直保持这样的反弹势头,经济或将步入全面复苏的轨道。虽然用电量连续反弹是一个令人可喜的现象,说明稳定经济增长的措施已经开始发力。但是,用电量反弹过程中存在的内部结构矛盾以及某些不可比因素,也令人担忧。如果反弹结构不得到优化和调整,不可比因素得不到消化,那么用电量反弹也难以有效反映经济复苏的状况,甚至会产生盲目乐观情绪,盲目认为已经摆脱了经济困境。
工业用电反弹速度慢于全社会平均用电速度,说明实体经济尚未完全企稳回升。尽管有分析认为,工业用电量反弹速度慢于全社会平均用电量反弹速度,与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有一定关系,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扩张现象已得到遏制。实际上,这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安慰,自我寻找“兴奋点”。因为,这些行业虽然效益大幅下滑,但生产并没有出现萎缩,生产和销售仍保持了较高增幅。工业用电量反弹速度慢于全社会平均用电量反弹速度,主要原因还在于中小实体企业运行状况不佳,开工率不足,生产恢复水平不高,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牢固与坚实。
第三产业用电量存在一些不可比因素,难以证明第三产业已经完全企稳回升。有关方面认为,三产用电量反弹速度明显高于一、二产业,说明第三产业已经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复苏迹象,且充分反映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成就,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已经开始发力。
客观地说,这几年各方都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也带动了用电量的增加。但是,目前出现的三产用电量反弹,并不是完全由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更多的是铁路、交通、城市建设与改造以及房地产投资反弹形成的。这一点,从10、11两个月来自于房地产行业和基建行业的税收也能得到一定验证。其他三产业,并没有数据反映的那么稳定和美好。所以,第三产业用电量反弹幅度较大,并不能完全证明第三产业已经完全企稳回升。相反,第三产业整体运行状况并不乐观,特别是交通运输业还处于低迷状态。
第一产业用电量不升反降,说明一产仍处于整体低迷状态。虽然一产用电量占比较低,其反弹与否,对整个社会用电量的影响不大。但是,一产用电量反弹情况的好坏,反映了农村经济的复苏状况。
在粮食生产取得“九连增”的情况下,一产用电量没有出现反弹,或反弹迹象不明显,说明除农业之外的其他农村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仍处于比较困难的状态。在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一产用电量反弹却不明显,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
用电量反弹是一个令人可喜的现象,但是,用电量反弹过程中隐含的矛盾和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只有当用电量呈现整体反弹、用电结构得到全面优化的情况下,用电量对经济的“晴雨表”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用电量反弹也才能真正反映经济的复苏状况。(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责任编辑:周姗姗)